正在阅读:曾经在福清街头经常见到的传统手艺,你都见过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福清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曾经在福清街头经常见到的传统手艺,你都见过吗?

转载 2017/11/05 16:41:4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高山家园网 3630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曾经

这些传统手艺在福清街头随处可见

如今还剩多少?

编 斗 笠

斗笠是农村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遮雨遮阳用具,村民善织斗笠,承载农耕文明历史的竹编绝艺!


捡 瓦

以前在农村,住的都是瓦房,房子上面盖的瓦,要是常年不整理就会漏雨,所以过年以后春雨来临之前捡瓦师傅都很忙。


制 称

制杆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道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自从有了电子称,这门手艺迅速就没有了市场


补 锅

以前一些补锅匠走街串户,邻里邻居忙着找出破锅烂碗,锅碗瓢盆一阵乱碰乱响,酷似一支五音不全的打击乐队,十分热闹


修 表

以前如果你有那么一只手表,那么你一定要把它戴在手腕最显眼的地方。因为这可是个稀罕货,不是什么人都买得到的。如今,基本上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手表了,除非它是劳力士。



修 钢 笔

没有一支钢笔,你便算不上一个学生。没有一支好的钢笔,你便如没有好武器的士兵。它不仅关系到你的学习,有时候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可中性笔的出现,让这种需要经常吸墨水的钢笔渐渐被人遗忘


磨 刀

“磨剪刀嘞,戗菜刀……”这样铿锵抑扬的吆喝声,在街头不知吆喝了多少年。那拖着长音的调调却印在每个连城人的脑海里。在实际生活中,扛着长凳四处奔走的磨刀人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形象,他们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坚守着怎样的手艺?


修 伞

过去每年春天,城里各大街小巷会活跃着一批修理雨伞的手艺人。他们走街串巷,不停地吆喝“修伞儿……”吆喝声响过之后,总能招来一些拿着坏了的雨伞前去修理的人。可是,现在修伞师傅早已难觅踪影,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修伞业已没有市场。


弹 棉 花

以前女儿嫁妆的棉絮都是新棉所弹,一般人家也有用旧棉重新弹加工的。弹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阳光洒射,漫天飞舞的棉花显得尤为浪漫呢!


剃 头 修 面

以前街边边上摆把椅子,热毛巾一敷,老师傅熟练的把泡沫糊在客人脸上,刀起刀落绝不会伤害客人皮肤半点,但是胡茬绝对修的干干净净。


蒲 扇

小时候睡午觉,觉得外婆手里的蒲扇好凉快!现在空调一开,虽然不热了,但总觉得没了当初的凉爽!


篾 匠

记得小时候,我们基本没什么玩具。因此,一个草编的蚱蜢都能让我们高兴上半天,而那些竹篮、簸箕也是家里的常用物。还好客家人对竹子的制品情有独钟,这门行业还是比较顽强的生存到今天。


木 工

以前老百姓都得靠木匠做家具,比如箱子、桌子、柜子、床、板凳等等,那时木匠还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


打 铁

以前觉得打铁匠都好凶好厉害!铁那么硬的东东都可以在他的手上变成菜刀啊锅铲之类的生活用品,现在已很难见到铁匠师傅的身影了!


草 编

用稻草编织而成的草鞋,下雨天走泥地还特别防滑。到现在,还穿草鞋的人已经没有了,可一双精美的草鞋,倒成了不错的工艺品,挂在家里,也有点怀旧的意思。


摘 草 药

小时候觉得草药师很神奇,花花草草是可以拿来治病的。可是现在会草药的师傅还有多少?希望草药能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毕竟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画 糖 人

先不讲作为零食卫不卫生,但每件产品都是艺术品啊,小学时代,放学经常能看见画糖人,即使不买也要跑过去围观欣赏师傅画各种动物


补 鞋

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响,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这是大部分修鞋匠的工作状态。如今,修鞋是不是正在变成一个日渐陌生的动词?


麦 芽 糖

每次放学看见校门口卖麦芽糖的都会忍不住去买一点。卖糖的阿伯,拿两根竹签一签一搅就是一根“棒棒糖”了!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