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冬天是农闲时节,但龙山街道塘头村的农民俞兆师却没有闲着,他收完秋花生,又忙着给蜜柚、枇杷果树施肥浇水,力争今年能获得好收成。最近,他的果园郁郁葱葱,枇杷树上挂满了幼果。
“果园种植有龙眼、枇杷、荔枝、蜜柚、山茶等200多株果树,还套种有蚕豆等蔬菜,这些果蔬全部采用生态种植。”俞兆师说,他有多年的水果种植经验,近年来,他积极探索种植新技术,从肥料的追施、树冠的修剪、病虫综防到疏花疏果,不断学习创新,将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全过程,全力打造生态果园。
“这些大缸里的东西都是宝贝。”俞兆师指着果园里的十几个大缸说,他收集家里的残羹剩饭、果皮烂菜等厨余垃圾,制作有机肥,再加入自己制作的ENM原露(有益微生物菌群)和酿制果酒剩余的酒渣,最后用袋子封闭,进行厌氧发酵。6个月后,废弃的垃圾发酵完,毒气排干净,便可以施用到蔬菜、果树中。
“废弃原料本身含有水分,发酵过程中会不断沤制出液体肥,把液体肥弄出来,时间长了,缸内的肥料体积就会减少,形成现在这种的混合肥料。”俞兆师说,捞出来的液体肥可以当酵素用,也可以稀释后直接喷洒在蔬菜上,而固态肥可以直接施进地里。
用锄头挖开枇杷树根部泥土,只见泥土里混合着白色絮状的菌丝。
“这些白色的菌丝是帮助分解有机质的有益菌。”俞兆师说,他用厨余垃圾制作有机肥时加入了多种微量元素,这种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不仅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抵抗病虫害和化解田里的农药化肥残留物,还能吸引蚯蚓在田里落户,疏松土地,让土地不板结,可以帮助农作物更好地吸收水分和营养。此外,他还将人粪便以及鸡鸭等家禽粪便转换成有机肥,给果蔬施用。同时,他还将花生饼、黄豆粉、豆粕等精制成农家肥,并将奶粉、豆奶加入锌、铁、铜、钼、钴、硼、氯、钾等微量元素,经发酵、零排放后制成“营养液”,给果树当“营养餐”。
“这种营养液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将它施入果树,种出来的水果口感好、营养高,可以增加食欲,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俞兆师说,果蔬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为此,他还按照规范化要求,建设灌溉排水系统,使果园能够抗旱保湿。
在防治果蔬病虫害方面,俞兆师也严格施用国家推广的绿色农药。他还探索创新,将豆浆加辣椒粉再加微量元素,经发酵、零排放后制成杀虫液,把它喷洒在蜜柚树上。“这种杀虫液既能杀虫,又能增加果实营养。”俞兆师说,为了防台风,他还独创低平树冠修剪法,既能防台风,又有利于果实生长。去年他种植的蜜柚、枇杷收成喜人,果实饱满、皮薄色浓、肉嫩多汁、甘甜爽口,经水果测糖仪检测,数据显示,枇杷单果的糖度高达15.5度,蜜柚单果糖度达13度,均比市场上的普通枇杷和蜜柚果的糖度高。这些蔬果投放市场后,很快销售一空。
“我经常抽空参加市农业局组织的绿色防控技术、无人机喷洒农药等培训学习。”俞兆师说,下一步,他计划利用山地落差,建设果园引水工程,对果园实施节水滴灌,升级改造果园,生产出更好更优质的水果,带动其他农户增收致富。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