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传统民居的瑰宝:这几处百年古建筑带你领略极致的美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美丽乡村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传统民居的瑰宝:这几处百年古建筑带你领略极致的美

转载 2018/02/03 13:16: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高山家园网 33589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高山院西青乐仔民居

位于福清市高山镇院西村,始建于民国初期,为二进三落合院式民居,坐北朝南。前座为二层洋楼,大门前出二柱阳台。面阔五间,明次间二坡顶,梢间平顶,隔墙承重。进深14米带前后廊,明间开大门,后部设屏门,梢间前凸出为八角形前墙。后廊梢间置楼梯。


中、后两座为封火山墙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二层楼房。面阔五间。中座前有石板铺天井和二层左右厢房,中座进深二十一檩,大阑额贯连明次间,明间带前后廊用八柱,次梢间前后廊用四柱,其它檩枋由墙承托。明间后部设屏门。后廊下为后天井和单层西厢。后座进深十七檩带前轩廊,明间用七柱,次梢间前轩廊用二柱,其余檩枋由墙承托。明间后部设屏门一道。明间、梢间后檐外接建穿斗架二坡顶后屋各一间,后屋之间为小天井。


中座前后廊上置椭圆形藻井和海棠形天花,后座轩廊及各处梁、枋、斗栱、垂花柱、驼峰等木构件雕刻精美。但因年久失修,后座损坏严重,部分屋顶已塌,屏门上方木雕多已破坏,前座左八角楼屋顶已塌。



茶山方世培故居

位于福清市镜洋镇西边村茶山自然村,始建于清代晚期,背靠大化山,面朝东北,为四合院式民居,封火山墙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民居前有红砖铺设的大埕、进深约10米。前座面阔五间(六扇厝)、进深十檩,前墙下半部为规整条石垒砌,上半部为红砖堆砌,正中开石框大门,大门并设屏风门,其后即为石板天井及左右厢房。正座面阔五间(约20米)、进深十一檩(约12米),前有轩廊,檐檩以四跳斗栱承托。大厅地面为三合土铺设,天井上设有是制花架和数块练功石。



该民居为宗鹤拳的创始人方世培(1834—1886)的故居,宗鹤拳是我市遗留下来的一个优秀的传统武术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新厝峰头翁氏祖屋

位于福清市新厝镇峰头村侨峰小学附近,约建于清道光年间,座北朝南,面向兴化湾。为四合院式二进式民居,由门楼、前院、两厢、前座、天井、后座组成。门楼为悬山顶清水脊,宽一间、进深五檩,左右厢房悬山顶清水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座面阔三间并左右耳房各二间,进深九檩用四柱。以上均悬山顶清水脊,各间檩枋多由夯土墙承托。古建整体用材较大,斗栱、雀替等构件雕刻精美,为清代莆仙式民居的典型范例。





镜洋张桥头古民居群

位于福清市镜洋镇波兰村张桥头自然村,共有三座民国时期修建的民居,构成一组规模宏大的民居群,整体构架保存较好。该处民居为四合院式,面朝西南,封火山墙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前有大埕,地面为红砖铺设,周以埕墙。前座面阔五间,俗称“六扇厝”,进深十一檩,前墙下半部为规整条石垒砌,底部设圭角,上半部为红砖砌筑;明间开大门并设屏风门,两侧设回廊及厢房,中间为石铺天井。拾阶而上为主座,主座面阔五间、进深十一檩,前设轩廊,明间檐檩下有垂莲柱,后廊下有小天井及后座。后座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左侧有小园林,右侧另外建一组平房已改建。民居的西南角建有一座红砖三层方形铳楼,居高临下,用于防范土匪侵扰,现保存尚好。




渔溪陈白林氏侨厝

位于福清市渔溪镇侨丰村陈白自然村。这座建筑为当地旅居印尼万隆的华侨林元干先生出资建造,始建于1916年,历时三年修建完成。整座建筑傍山而建,与前面两座古民居连成一体。侨厝坐北朝南,为前后三座两进式,封火山墙、双坡顶。前座明间开大门、面阔五间、进深十三檩,尽间为梯间,与后坐连接处为石铺天井、左右回廊及厢房;中座面阔五间、进深十五檩,前廊建有轩顶;中座与后座之间同样为条石天井及厢房,后座面阔五间,进深十一檩,楼上设栏杆、前后厢房及明间建有美人靠。正座两侧建有护厝,左侧护厝主要为厨房和放置生产工具,右侧护厝部分毁于火灾。在正座周围分布有四座方型铳楼,为四层砖土结构、水泥粉刷外墙,据屋主介绍,由于当时国内没有生产水泥,为防御土匪,特地从南洋运回。





侨厝共有大小房屋九十九间,整体建筑华丽、气派,所有厢房的门窗上都画有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飞禽走兽以及名言佳句。在正厅中央悬挂有两块牌匾,上书有“见义勇为”“利物和义”烫金大字,为民国二十五年时任福建省主席陈仪所赠。


渔溪苏田三对排

位于福清市渔溪镇苏田村渔溪车站西侧,民国丁丑年(1937)建,为四合院式二进楼房民居,面朝东南,三座并排(分别为郭、刘、李氏三家所有),中隔长弄,前有大埕、封火山墙二坡顶,三座民居布局,梁架结构相同,保存完好。其中西侧第一座郭氏民居最为典型,该民居主要由前座、正座、后座及前后天井组成,左右角建有方形三层碉楼一座,民居的右侧尚存花园遗址。民居面阔五间(六扇厝),前座明间开大门,并设屏门,进深十三檩,后有廊;正座进深十五檩,后座为单坡顶,进深六檩;前座前后厢房二楼均设美人靠;正座明次间前部为轩廊,轩顶和大厅屏门上方木构件雕刻及各处槅扇格心制作均较精巧。除前座后廊、正座前廊、轩廊及前两廊回廊外,其它梁枋均用夯土墙承托。




上迳岭脚三对排

位于福清市上迳镇岭胶村,始建于民国初,20世纪八十年代重修,由三座大小、构架和布局都相同的四合院民居东西並列而组成, 坐北朝南,背山而建。民居大门前有大埕,每座民居之间隔一条长弄;均为封火山墙二坡顶,面阔五间(六扇厝),前后两座並带后院,前座进深九檩,除二步宽的后廊为穿斗式外,其余各檩和灯杠直接由隔墙承托。后廊下为石板铺天井和左右廂房。正座进深十一檩,除二步宽的前廊为穿斗式外,其余各檩和灯杠均直接有隔墙承托。大厅(明间)后部设屏门,分隔大厅为前后厅,屏门上方花板浮雕人物花卉。前两座次、梢间均隔成二层。后院有小天井,后廊和面阔一间进深两间的后廂房。建筑群西北侧建有一座方形三层铳楼,保存尚好。




阳下溪头林氏三对排

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村部大楼左侧,始建于清末民国初,由三座大小相近的两进三落四合院式民居构成。东边正座面阔五开间(六扇厝),进深十七檩,前有轩廊,封火山墙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大厅前有石板铺天井、大门、门廊及左右厢房,该民居做工精细,槅扇窗门雕刻花卉等较精美,现设置为溪头村民俗陈列展馆,陈列各类民俗用品数百件。西侧民居为著名侨贤林文镜先生的故居,与东侧民居建筑结构相同,现开辟为林文镜事迹陈列馆及孝廉文化展示馆。




在三对排民居前为石铺大埕,在大埕的左前侧有一八角石井,井栏外壁阴刻有铭文,该井保存完好,现仍可使用。



沁园林氏六扇邸

位于福清市海口镇石溪村的后山脚下,始建于1922年,为当地旅居印度尼西亚泗水华侨林逢贻、林逢良与林逢仁三兄弟历经三年兴建而成。该民居依山就势,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约1500平方米,包括前埕和正、侧两落宅院。正落面阔五开间六扇,前后两进院落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在建筑结构形式方面,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局部采用大扛梁减柱造,并具有典型的当地晚清民国初年的民居建筑风格;六扇邸取材上乘,做工精湛,特别是木雕、石雕、砖雕及灰塑等题材丰富、华丽细腻、精妙绝伦,为福清地区民国时期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作品。




资料来源:《史迹福清》


高山家园网http://www.igaoshan.com

编辑部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