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福清是一块光荣的红色土地,光辉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为福清积淀了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遗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革命文物资源。目前已公布的福清红色文物有15个,其中省级1个,县级6个,文物登记点8个。
将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这是革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核心要义和时代使命。为大力弘扬红色传统,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特推出『文化遗存』专题——红色文物系列,为您详细介绍福清红色文物,让红色文化绽放灿烂光彩。
今天推出第二期
薛港堂
(保护级别:县市级)
在福清高山镇薛港村凤池境西北边,有一座坐东面西的庙堂,素称“薛港堂”。福清解放以前,这里四周都是山坡耕地,没有民房住宅。
曾经,在庙堂的东南侧,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附近各村和高山、三山等地。由于孤院独处,环境幽静,加上烧香拜佛的群众络绎不绝,十分有利于地下革命者的隐蔽和联络。
这个联络站建成后,历经抗日、解放战争两个时期,先后接待闽中地委、我市县委、南区区委及城工部等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方同志,如黄国璋、陈振先、林正光等等。
这个联络站在隐蔽斗争的形势下,构成我地下革命多方面的活动场所:它既是薛港村地下同志召开重要会议的会场,又是各地同志前来策划斗争任务的接头据点,可做平潭等地远道而来的同志至此隐蔽暂行休息的秘室,又可做临时修理枪械工场及中转地下斗争物资的接送点。
1949年3月,余孔华、林相如奉命带10名武装人员,前往高山后安村协助抓捕假冒党员的海匪陈武明。这支队伍在执行任务的前后,都是隐蔽在薛港堂里。4月,南区区委何本善、余孔华率南区游击队配合平化游击队、东瀚游击队到高山截击刘道照自卫队。这三支游击队在薛港堂会合后,胜利地攻下了高山镇公所。
这座薛港堂与那时的先进群众一般,十几年如一日,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许多,立下汗马功劳。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