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防护物资紧缺,能省则省!”
大年三十前后,在高山镇中心卫生院,来自附近乡镇的患者“蜂拥而至”,进行检查的患者数量直线上升。为了防控新冠病肺炎疫情,确保疫情“不扩散、不反弹”,不仅是疑似病例,与之密切接触的周边人群也必须要按要求接受相关检查。放射科、检验科两科室医生的工作量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防护物资紧缺,能省则省!”薛长标告诉记者,危急时刻,医院物资却“存货”不足,而且供应商暂停营业,运输不便,无法及时提供医疗应急物资。救“疫”如救火,科室医务人员顾不上“装备”是否完整,持续6天,一戴上口罩就开始工作,每天都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和风险。
为了不浪费有限的防护物资,把个人的需求降到最低,所有人上班时都自觉少喝水,少上厕所,甚至将手术衣当做隔离衣使用,争分夺秒,忙碌在一线,将宝贵的时间尽量留给病人。
由于发热门诊24小时不间断,医务人员只得24小时在岗,发热病人做完检查后,大家还要重复多次消毒,确保下一名检查患者的安全。
“那段时间来就诊的发热患者很多,一天最多有150多个病人来看诊、检查,各个时间段都有,晚上临时就诊的患者甚至超过了90人。”疫情初期,叶立彬、薛长标几乎每天24小时待在操作间,每天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消毒时间简单吃个饭,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为有效应对疫情,二人在每天早会时都会强调关于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项,让放射科、检验科医务人员及时学习医院发布的防控工作方案,及时选派精干力量,明确分工和责任人,完善检查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地为发热患者完成检查诊断。并组织防护设备使用培训,互相监督,提醒彼此做好防护,避免检查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竭尽全力护佑好群众安康。
抽血、录入、送检、核对、检验……检验科医务人员每天都要和发热病人近距离接触,查血常规、为病人做CRP、生化检测等,在医用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检验科全体人员一直坚守在一线,从未退缩。
除了日常检查检验外,医务人员每天还要完成发热患者的采样、血标本常规检测。这些与发热患者直接接触的危险以及对检测患者血液标本中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让大家无不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2019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指南》等一系列的文件要求开展工作。
“每一次检测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半小时出检测结果,全员24小时待岗,坚决打赢疫情攻坚战。”薛长标感慨道。
叶立彬介绍,CT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方式,每一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都要按要求完善流行病学史,拍片或肺部CT检查,根据结果再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病毒学检测。他几次调整排班,科室所有人随时待命,全力应对疫情。
“我们24小时在岗,确保及时、准确地为发热患者完成影像诊断,为临床诊治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影像依据!”放射科医务人员要直接面对发热患者,为每位检查者登记,然后摆体位、扫描检查。按急诊处理,半小时之内出结果,以减少发热患者滞留时间,迅速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疫情严峻,有些患者在排队过程中容易产生害怕、焦虑情绪,有时甚至直接将怨言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他们从不抱怨,向来都是耐下心来安慰患者并解释。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