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8月31日前
完成18岁以上无禁忌症人群“应种尽种”
9月底前
完成12-17岁人群全程接种工作
今天
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
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
工作新闻发布会(第34场)发布会
会议通报我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情况
和7-9月份疫苗接种工作安排
我省制定了7-9月疫苗接种工作方案
进一步扩大接种对象年龄范围
明确“两个目标”:
一是
8月9日前完成第一剂疫苗接种
8月31日前完成18岁以上无禁忌症人群“应种尽种”
二是
9月底前完成12-17岁人群全程接种工作
↓↓↓
为了尽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防控工作实际,我省将继续加快推进18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新冠病毒肺炎“乙类甲管”相关要求,做到适龄无禁忌症人群“应种尽种”,力争实现免疫接种全覆盖,计划于8月9日前完成以上人群的第一剂疫苗接种,8月31日前完成第二剂疫苗接种。
二是12-17岁人群疫苗接种安排。根据国家部署,7月份全省启动15-17岁人群疫苗接种,8月31日前,完成15-17岁人群两剂次接种工作。8月份全省启动12-14岁人群疫苗接种,并于9月底前完成该人群的全程接种工作。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按照“三个确保”(确保好事办好、确保便民利民、确保安全规范)要求,落实“三强化一提升”四项措施,尽快构建人群免疫屏障,为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超越,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安全环境。
截至7月22日
全省累计接种18岁以上人群3913万人次
第一剂次接种2450万人,覆盖率为75.9%
已完成全程接种1503万人,覆盖率为46.6%
无严重异常反应病例报告
目前,全省15-17岁学生共有约102.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约66.4万人,中职学生约35.8万人。教育部门将联合卫健部门指导各类学校采用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开展学生返校日等形式,做好在校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告知、摸底统计、宣传教育工作。
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疫苗安全问题?
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12月中下旬开始国家统一部署分阶段开展18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令全世界瞩目的成绩。但任何一款疫苗上市前都需要经一期、二期和三期临床对其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严格的科学实验验证。儿童、青少年是免疫屏障构筑的重点人群,而疫苗的安全性又是这类人群临床试验中考虑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什么3-17岁年龄段新冠疫苗“压轴”使用的原因。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时期, 其免疫系统是在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只有疫苗安全和有效性在成人和老年人验证后,才考虑向儿童和青少年推广。
其他关注焦点
关于老年人的接种
↓↓↓
目前为止我省有三分之一以上老年人接种了新冠疫苗,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人群疫苗接种率,尽快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需要对其余60岁以上老年人全面开展新冠疫苗接种。
老年人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高发人群。实施老年人接种要严格规范操作,科学把握禁忌症。接种前,要认真执行健康状况询问和接种禁忌核查等规定,详细询问受种者健康状况,了解是否对疫苗过敏,是否有急性疾病或未控制的慢性病等。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建议接种。
严重慢性疾病者建议携带近期的体检报告、病历等资料,评估偶合症(与疫苗无关)发生概率,结合意愿、服务便利性、防暑条件、是否独居等情况,由接种点临床医生综合评估后,提出接种建议。
要充分告知受种者接种疫苗品种、作用、接种禁忌、不良反应和接种后观察等注意事项,签订接种疫苗知情同意书。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老年人身体状况相对复杂,各地应提供多样化便利性老年人接种服务,确保接种安全。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省指导各地启动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工作
一是迅速动员部署。将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任务,印发《福建省养老服务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等,强化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指导养老机构做好宣传发动、摸底筛查、登记统计等各项工作。
二是积极沟通协调。与卫健委等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安排接种时间,通过在现有接种点增加接种台、增设临时接种点等方式,分批、分组、分时段有序组织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就近接种。
三是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周报月评”制度,及时统计工作进展和接种进度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通”,指导各地扩大接种率。
截至7月21日,全省养老机构内符合接种条件的工作人员共1.04万人,9961人完成第1剂次接种,占应接种人员的95.62%,9015人完成第2剂次接种,占应接种人员的86.54%,提前达到了民政部接种比例不低于80%的要求。同时,各地养老机构还积极落实常态化核酸检测,组织工作人员、新入住或有需要的在院老年人,累计开展检测11.43万人次。
据介绍,我省将强化接种能力
目前,全省已设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1248个
接种台5439个
其中临时接种点369个
临时接种台2664个
单日最高接种量达82万人
由于前期疫苗供应紧张等因素,许多人未能接种疫苗,下一步我省将以满足群众接种需求为导向,根据群众预约接种需求以及疫苗供应情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动态调整接种点开放数量和时间。
一是落实接种场所。通过开设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方式,推动疫苗接种进农村、进工厂、进高校、进社区,方便群众就近接种。
二是落实便捷接种。适当延长工作时间,在夜间、周末和节假日开放接种服务,方便群众适时接种。
三是落实技术保障。以市为单位组建机动队伍,加强对薄弱地区的技术支援,必要时省属医院根据需要,进行调配支援基层,确保广大群众能及时接种上疫苗。
我省继续把接种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切实做到“三个严格”
一是严格按照《疫苗管理法》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加强疫苗储存、运输、使用的全链条管理,保障疫苗安全。
二是严格接种技术规范,做好接种前的健康询问、接种禁忌核查、知情告知、“三查七对一验证”、接种后留观30分钟等技术要求,预防接种差错,确保接种安全。
三是严格落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分区包片负责接种点医疗保障工作要求,重点针对“一老一小”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以及常见基础性疾病可能引起的急性并发症等及时做好救治准备。
我省各地要加强
对疫苗接种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改善工作环境
落实具体措施
围绕便民、利民、惠民,
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引导群众踊跃接种
切实做到“三个优化”
一是优化预约方式。建立以社区、村居集中预约为主,个人预约为辅的预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精准预约、分时接种,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和群众现场排队等候时间。
二是优化特殊人群接种流程。针对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人群偶合反应、学生心因性反应多的情况,对照技术指南,加强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人群等特定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为“一老一少”人群安全接种提供技术保障。
三是优化“三伏天”接种安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科学合理做好接种安排,方便群众接种。如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在早晚温度适宜时多接种,炎热中午时间少接种或不接种。在接种点配备空调、风扇等防暑降温设施,提供饮用水等人性化服务,防范中暑事件的发生。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