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沙埔镇:一小时上报机制 实现基层“大治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高山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沙埔镇:一小时上报机制 实现基层“大治理”

转载 林佳豪2022/02/13 08:33:0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高山家园网 作者:高山家园网 82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一小时上报机制

实现基层“大治理”


沙埔镇







为筑牢乡村治理维稳防线,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沙埔镇创建“突发事件一小时上报”机制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气象。


“锦城村有几名渔民冒雨下海,村两委正在劝导。”沙埔镇干部毛瑞云等人在接到村干部反馈后,立即冒雨赶到江下村附近浅滩,和村两委一起劝导渔民,同时,也将这一情况上报到沙埔镇党委。

8月5日早晨,台风“卢碧”带来的大风大雨还在肆虐,沙埔镇锦城村附近浅滩风大雨急,锦城村几位渔民发现自家的海蛎苗倒台了,为了减少损失,他们冒雨下海自救。发现该情况一小时内,沙埔镇党委就接到了联络员报送的信息,镇村干部立即赶往现场,经过近3个小时的冒雨劝导,上午10点半,所有作业人员全部上岸。



沙埔镇位于福清龙高半岛东南末端,海岸线长达70公里、海域面积有7万多亩,全镇拥有5.29万人,有一半以上村民从事海上作业,村民主要养殖鲍鱼、海参、梭子蟹、红鲟、九节虾、黄鲫鱼、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水产品养殖面积有1750公顷,年产值可达1.39亿元。近年来,沙埔镇引进了旺丰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福建海之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深海网箱养殖,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达560人次,人均增加收入达3万以上。



“突发事件一小时上报”机制就是依据该镇从事海洋作业人员多而探索出的一种机制,该机制在保障海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保护野生动物安全等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机制主要以联络网管理为基础,在全镇科学划分22个网格。每个联络网以生产队为基础,编成一个联络小队,同时,从村民中挑选出遵纪守法、积极性较好的村民志愿者作为联络小队长,每个小队负责各自管辖区域内的村民。目前,沙埔镇共有22个联络小队,共计274名联络员。各个联络小队统筹承担卫生监督、民情收集、政策宣传、治安信息、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联络网,努力实现管理集成、资源集聚、力量集合,以发挥最大的工作效果。由村综治管理员、老党员、老干部、乡贤委员会等德高望重的人员担任联络中队长,中队长在收集民情、化解矛盾纠纷、保障人身安全、大额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镇共有中队长6名。近年来,海上作业安全事故多发,为了及时发现问题、排查、处置问题,避免更大伤亡,在处置一般性问题则按照小队长——中队长——村干部,村两委通过村集体联合协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处理。对集体协商无法解决或者像遭遇海上作业安全、保护野生动物安全等重大安全隐患的预警信息时,则按照小队长——中队长——村干部——镇党委的顺序在1小时内当面或者通过电话的方式向镇党委报送,镇党委根据情况进行集体协商处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解方案。


依托该机制,2021年沙浦镇共妥善化解各类问题隐患30多个。“突发事件一小时上报”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各种矛盾纠纷,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中,避免“小问题”转为“大矛盾”,也大大提振了干部敢于直面复杂问题的勇气,有效地促进镇村两级干部落实各项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基层大治理。




不仅是一小时上报机制,近年来,沙埔镇也以建设“平安沙浦”为目标,在雪亮工程上整合社会各界资金开展建设,全镇建设232个探头,通过整合公安“天网”和“齐看家 保平安”工程,实现探头的全覆盖。在网格化管理上,及时召集综治协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不断吸收平安志愿者、村民小队长、村民代表、老党员等优秀分子到网格化工作中。接下来,沙埔镇还将围绕“守底线、拼三率、育亮点、创品牌”为工作目标,抓好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巩固和深化平安创建的成果。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