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哇!高山有望下雪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哇!高山有望下雪

转载 林佳豪2022/02/18 08:59:1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高山家园网 作者:高山家园网 78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今天早上
福州气象部门发布最新消息:

福州有望下雪!


据福州气象部门权威消息
新一轮冷空气要来了
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雨雪
已经拉开序幕
杭州、合肥已经是大雪纷飞

本月20日~21日
福清的最低气温
也将下降到4℃左右
部分高海拔地区气温更低
加上水汽充足
为降雪提供了条件
一些高海拔山区有望见到雨夹雪

还记得2018年初
福清的那场雪吗?
还上了新浪热搜榜呢


作为福清资深小编,苦苦蹲守20分钟
终于拍到几张雪花图


小编还整理了几段录像
初级篇▼

中级篇▼

高级篇▼

这场雪整整迟到了32年 
根据记录,1986年福清出现过一次山头积雪现象,1986年2月28日降小雪,次日降鹅毛雪,午时雪花稠密,外出者肩素而归,城关附近山头皆白。结冰现象更为罕见,海拔较高的北部、西北部山区,隆冬季节只是偶尔出现薄冰。2018年2月初,我们等了32年。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
虽然立春节气刚刚过去
雨水节气马上到来
但福清依然很冷
这几天福清还要降温
而且连续阴雨


未来一周
福清主城区
最高气温几乎不超过13℃
低温都只有个位数
21日最低温跌至4℃
大家要注意保暖哦


大自然是公平的,下雪对农作物有利有弊 


一、下雪对农作物的好处


1、保暖土壤,积水利田

在北方一些地区,冬天最严寒的几天,夜里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度,这极易造成农作物冻害。而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就像是小麦的一层“棉被”,能帮助小麦保温。


2、大雪能给土壤补充“营养”

雪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在融化后,雪水把这些营养物质带到土壤中,跟土壤中的一些酸化合成各种盐类,如氨和硫酸化合成铵盐(即“硫酸铵”),变成良好的天然肥料,尤其是氮的含量是同体积普通水含量的4倍,酚、汞等有毒有害物质在雪水的含量也比普通水要少。



3、雪在融化时可以冻死害虫

化雪的时候,要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但这个温度不会影响作物,却会冻死一大部分越冬的害虫。


4、雪融化带来的水,给土壤补充水份,防止农作物干旱

秋冬季节,北方雨水很少,长期不下雨,导致干旱,冬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当天气回暖,雪开始融化,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多水,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所谓的"大雪兆丰年",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农村人都盼着下大雪。



二、下雪对农作物的坏处:雪对人有利也有害处.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节.如突然因寒潮侵袭而下了大雪.就会造成冻寒。 


1、雪压住植物,容易使植物受伤或死亡。


2、农谚说: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春雪对于经历了"暖冬"的越冬农作物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春雪和霜冻等恶劣天气,农作物将会失去抵抗力,造成大幅减产。对越冬农作物生长而言,冬雪是"良药",春雪则是一剂"毒药",如果不出现持续的低温和冰冻天气,这场春雪对作物来说不会有啥不利影响。"


3、大量积雪影响冬季大棚蔬菜瓜果

由于降温和积雪,光照跟不上,大棚依靠阳光聚集温度的能力变弱。这样情况下,可划破棚膜,舍作物保大棚,减少损失。



三、下雪了,大棚蔬菜作物怎么办


(一)首先下雪前

1、雪前阴天,要正常揭盖草苫,争取宝贵的散射光,比晴天早盖晚揭。

2、雪前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强土壤热容量,缓解降温带来的影响,还促使根系提高耐寒能力。

3、雪前适度降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二)其次下雪时

1、下雪要注意大棚的保暖,盖好草苫子,用防寒膜覆盖大棚,做好挡风工作等。

2、下雪时蔬菜作物的光合作用很弱,夜间大棚温度比平时夜间要低2℃至3℃,以减少光合作用造成消耗。

3、在连阴雪天的情况下,大棚内会积累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在中午雪停时要放风1个小时。



(三)最后下雪后

1、雪后要及时清除棚膜上的积雪,在气温不会造成揭苫后棚温急剧下降,就应每天揭草苫见光,增加透明度和进光量。

2、当太阳出来后,会造成叶片萎蔫,要适当调整草苫遮光,待萎蔫恢复后,再卷起草苫,可以反复几次,一般的萎蔫即可恢复。

3、大棚内若已发生病害,可采取施用百菌清、速克灵等烟雾剂熏烟防治,切忌常规喷药。

4、为防蔬菜受冻,应及时松土,适量追施速效化肥以促进蔬菜生长。

END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