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高山人,踏青出游要警惕这个“小东西”,严重可致命!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高山人,踏青出游要警惕这个“小东西”,严重可致命!

转载 林佳豪2022/05/12 16:16:3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高山家园网 作者:高山家园网 54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现在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
不少人按捺不住内心的雀跃
打算闲暇时出门寻找“诗和远方”
去拥抱大自然


不过今天
更想提醒大家的是:
眼下正值蜱虫活跃期
外出踏青虽然好
蜱虫防护不能少
先来看两则新闻
↓↓
《男子被蜱虫咬后感染病毒进ICU》

 《杭州阿姨臀部被蜱虫咬伤导致头犯晕》

炎热的季节
人们被蜱虫叮咬事件屡屡发生
一只小小的虫子
竟引得大家人心惶惶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真面目
蜱虫,它常常被认为和苍蝇、蚊子一起同属昆虫,但蜱虫并非昆虫,而是和蜘蛛、螨虫一样是一种属于蛛形纲的节肢动物。蜱虫幼虫时有三对足,长大后是四对足。4月至10月是蜱虫活跃期。

放一张蜱虫的高清硬照供大家辨认

自它从卵中孵化出来开始,一生都需要吸血为生。蜱虫喜欢栖息在森林、草原、荒漠地带等草木茂盛处,多在白天发动进攻。它的嗅觉很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与人体相距15cm时即可感知。它一般会找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如潜伏在草尖或者树尖,一旦有人或者动物经过,迅速勾住,爬到身上叮咬吸血。蜱虫独爱皮肤较薄、不易搔抓的部位,如头皮、颈部、耳后、腋窝和大腿内侧等处。

正趴在草尖等待猎物的蜱虫

蜱虫的危害有多大?
P
ART.01
蜱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导致局部充血发红、水肿鼓胀,严重的可能伴随着感染症状;
(2)被蜱虫叮咬严重时或致瘫痪,甚至呼吸衰竭、死亡
(3)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巴贝西虫病、蜱传斑疹伤寒等。



如何做好蜱虫防护?
P
ART.02
(1)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可以穿长袖衣服,戴帽子,将袖口、领口、裤腿扎紧,如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
(3)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
(4)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
(5)尽量不要穿凉鞋;
(6)对裸露的皮肤涂抹一些含避蚊胺(不建议3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的驱避剂。



被蜱虫叮咬后如何处理?
P
ART.03
如果发现已经被蜱虫叮咬,应立刻前往就近医院寻求治疗。若离医院较远,无法及时赶到医院,可采取以下步骤自行处理:

1)仔细观察,找到蜱的头部区域一般蜱虫的口部会嵌入皮肤,躯干部分留在皮肤外。


2)用镊子夹住蜱最靠近皮肤的位置切记不要夹蜱虫的腹部,会导致它将唾液或血液注入你的皮肤内,更不要尝试用手指来捏住蜱虫,因为手指接触面太大,容易挤压到蜱虫的腹部,增加感染风险。凡士林油、酒精、点燃火柴或其他刺激方法都不可用,因为蜱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地拔除正在吸血的蜱,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进一步引发皮肤炎症。


3用比较恒定的力度缓慢向外垂直出。拉动镊子时不要扭动、猛拉或摆动,不然蜱虫的口部容易被扯断遗留在皮肤中。如果没能避免口部被扯断,可尝试用镊子将其移除,若有少量残体遗留在皮肤深处无法清除,可先行暂时包扎伤口后前往医院处理。

4)拔除蜱虫后用酒精或碘伏等进行清洗消毒若无消毒物品也可用温水和肥皂进行清洗代替,清洗时要将咬伤处和手同时清洗干净。


⚠️ 注意 ⚠️

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若出现皮疹或发烧,应立即去看医生,并告知有蜱虫叮咬史,向医生详细阐述遭到蜱叮咬的时间、部位以及最有可能粘附上蜱的地点。


如果可能的话,拔下来的蜱虫不要扔掉,可以把它放进一个密封的塑料袋或者瓶子冻进冰箱。这样一旦日后不幸出现了蜱虫传病的症状,它会帮助医生更容易找到发病的原因。


再次提醒大家
出门到花草树木较多的地方
一定要做好蜱虫防护!

若被叮咬不可任意抓挠
很可能造成皮肤破损导致感染
保持冷静
采取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哦!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