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矢野浩二,这个日本人在中国演艺圈已经浮沉了17个年头。他因为主演了多部抗日电视剧,有了“鬼子专业户”之称,之前还是湖南卫视节目《天天向上》的主持人之一。
矢野浩二
矢野浩二出生在日本大阪,19岁高中毕业之后做了调酒师,因为酒吧里的客人说他能当演员,他就相信了然后辞掉了工作,从大阪去到东京发展演艺事业。在东京,他除了当艺人助理,还跑跑龙套维持生计,每个月工资约合人民币2000元。公司为他租的房子很小,只能躺在地上睡觉,用的是公厕。
天天向上
1992年矢野浩二到了东京,当时主要是给知名演员做助理,有时候跑跑龙套,收入不高,一个月3万日元,大概是人民币2000元……日本的演艺圈生活节奏有点紧张,矢野浩二感觉压力很大,当时就有去国外发展的念头,正好碰到了参演中国电视剧的机会,矢野浩二就马上带着90万日元(约合6万元人民币)来到了北京。
2001年,31岁的矢野浩二独自来到北京,为职业生涯最后冲刺。他把简历复印了300多份,一家一家拜访影视公司。一边学汉语,一边找戏演。
因为国籍,浩二确实得到一些演出机会。但角色基本只有一种——抗日剧里的“日本鬼子”。
当时,中文不好的他,根本不能理解“鬼子”是什么意思。
只是觉得,自己不优秀,又是在异国他乡打拼,一定要格外努力。
他出了名的敬业,经常花一个多月的时间查字典,背台词。连对手的台词都背。
靠演“鬼子”,浩二在中国成功混了个脸熟。
他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被当成“明星”,是在家楼下遛弯时,一个中年女性问他要签名——你是日本鬼子吧?你可演了不少电视剧呀。你,真的很帅,太帅了!
没被叫出名字,浩二依然兴奋。“职业鬼子”之路,一走就是三年。慢慢的,他发现,原来人家根本不需要他的演技。
导演跟他说,不用多余的心理活动。“越坏越好,越凶越好”。我演的不是真实的人,只是“日本人=恶”这个单纯的印象。
穿一样的军装,说一样的台词。角色任务就是——打骂中国人,杀中国人,最后被八路军/好人杀死。
有段时间,他“看见军装就想吐”。在他看来,这样极度脸谱化的抗日剧,并不能真正让观众感受战争的残酷。
浩二想做些力所能及的改变。《烈火金刚》中,他饰演杀人不眨眼的日本军官,被打死前,流下一滴泪。
这是剧本没有的即兴演出。浩二想用这一滴泪,来表达这位日本士兵的情感、对故乡的思念。
《记忆的证明》,他出演的日本军官虽然生性残暴,但同样会为了爱的女人心碎。
最后的诀别,甚至悲壮。这些尝试让更多观众记住了他。
但这样“有人性”的角色,不多。
2006年,他参演《大刀进行曲》,又一个残暴的“鬼子”角色。浩二一点也不想演,拍摄过程中,常常状态不佳。
一个摄影师朋友看出了浩二的心事,劝他:“鬼子什么的,不演也罢,你可以演一些新角色啊。”
浩二感动得几乎哭出来——我感到被人理解,我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人。
他下定决心,再也不碰那些刻板的鬼子角色。他不排斥战争题材,也不排斥演反派。只是“角色不应该为了坏而坏”。
电视剧《盛宴》中的亮相,就让人大吃一惊——中共地下党员。
他成了中国抗日剧,第一个出演中国人的日本人。
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角色。为此,他观摩了很多八路军的角色形象,学习他们的表演,发现了很多八路军独有的动作和语言表达方式。
矢野浩二的妻子姓张,是一个重庆姑娘,再一次饭局上认识的。矢野浩二对她一见钟情,后来有了孩子矢野浩二便让孩子入了中国籍,有记者问他 让孩子入中国籍是出于什么想法?矢野浩二:我人在中国,工作在中国,生活也在中国,那么她也应该上中国的学校。这是很自然的事。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