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19日发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和欧亚项目副研究员利利娅·舍夫佐娃题为《俄罗斯无法与西方共存,但没了西方也没法活》的文章称,接触是克里姆林宫打破两难局面的唯一途径。如果西方抵制俄罗斯“既与西方一起,又反对西方”的政策,那么莫斯科将会加大赌注。
文章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超级大国的地位以及向外扩张的欲望一直是俄罗斯个性化权力体系的核心组分。但是,像苏联那样建立一个星系的卫星国已不再是俄罗斯谋求这种地位的唯一途径。
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克里姆林宫愈发频繁地胁迫世界上的自由民主国家接受俄罗斯的雄心壮志。
与此同时,俄罗斯必须设法打破这样一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如何才能在保住世界大国地位的同时,又不损害利用自由民主国家达到自身目的的能力。
文章称,在那些对俄罗斯体制的维护至关重要的欧洲国家中,德国可谓脱颖而出。例如,东德在二战后的赔款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后来,西德的东方政策以及苏联与西德关系的改善不仅成功为一个功能紊乱的政权续命,还为后共产主义时代莫斯科和西方的接触奠定了基础。
今天,德国仍然是俄罗斯能源的主要买家,为俄罗斯的公共财政提供了支持。
其他几个西方国家一直在帮助俄罗斯体制步履蹒跚地前行。英国给了俄罗斯西方金融世界的入场权,而法国一直在努力推动对俄罗斯采取更加温和的路线,并且是欧洲国家中出力最大的。
俄罗斯前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库德林说,俄罗斯在技术上的落后“对主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确实,技术上的落后不仅会导致莫斯科更加依赖自由民主国家,还会不断侵蚀俄罗斯的超级大国主张以及国家独立。
矛盾的是,与西方接触能够确保俄罗斯体制的存活。与此同时,通过拉拢西方建制中的工作人员,俄罗斯一直在慢慢地从内部瓦解西方国家。
一方面要维护俄罗斯的超级大国地位,另一方面又要维护利用西方资源的政策,克里姆林宫现在必须设法打破由此造成的紧张局面。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并且指望西方强国会容忍这种行为,但西方的回应让莫斯科大为震惊。
克里姆林宫现在的日程安排具有双重性——既要调动俄罗斯社会中的反西方情绪,又要与西方接触并劝说自由民主国家和俄罗斯合作。与此同时,俄罗斯必须找到新的方法,确保其势力范围能够一直覆盖邻近小国。俄罗斯每年2500亿美元的预算意味着诸如每年给白俄罗斯100亿至150亿美元的补助不具有可持续性。
文章称,接触是克里姆林宫打破两难局面的唯一途径。但是,俄罗斯需要西方来确认自己的胜利。讽刺的是,包含夸夸其谈的民族主义的特朗普主义(包括在美国和欧洲的各种变体)可能会给俄罗斯在利用西方资源方面带来麻烦。
文章称,如果西方抵制俄罗斯“既与西方一起,又反对西方”的政策,那么莫斯科将会加大赌注。毫无疑问,克里姆林宫方面表现出的强硬不是为了挑起对抗,而是为了说服西方同意俄罗斯的条款,让西方坚信陪这个脾气暴躁的核大国一起“做戏”要来得更加安全。毕竟,西方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在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