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世界重回重型火箭之争,中美谁将执未来牛耳?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科技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世界重回重型火箭之争,中美谁将执未来牛耳?

转载 2017/04/05 14:52:4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武器正能量 作者:小林 3381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后冷战时期,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太空争霸失去了对手,各国深空探测显得不是那么急需。于是,一些“大家伙”陷入了沉寂,美国连送个宇航员都要依靠俄罗斯,中国“姗姗来迟”的长征5,竟然成了世界上运载能力数一数二的大推力火箭。

世界重回重型火箭之争,中美谁将执未来牛耳?

各国大型火箭对比图

长征5号大推力火箭,4个助推器共采用8台推力120吨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芯级采用2台推力50吨的YF-77氢氧发动机,总推力1060吨,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14吨。在大型火箭中,综合运载能力世界第一。

但在我们自豪的时候,不能忘记那几个归于沉寂的大家伙:美国的土星-5和俄罗斯的N-1、能源号重型火箭。

世界重回重型火箭之争,中美谁将执未来牛耳?

美国土星-5(左)和俄罗斯N-1(右)重型火箭

土星-5为登月而设计,高110.6米,采用5台推力680吨的F-1液氧/煤油发动机,总推力34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9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45吨。土星-5于1967年首飞,整体运载能力是长征5号的3倍以上。同期的N-1于1969年首飞,采用30台推力154吨的NK-15液氧/煤油发动机,总推力4620吨,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95吨。N-1先后4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于1976年下马。然而前苏联并不甘于失败,于1987年首飞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05吨的能源号重型火箭。可惜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能源号也随之消失。

逝去的终归逝去,长征5终是笑看当代。然而这种情形很快就会改变,美国又将“重回江湖”。今年美国将发射“重型猎鹰”火箭,总推力2268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4.4吨,是长征5号的2倍。

世界重回重型火箭之争,中美谁将执未来牛耳?

美国重型猎鹰火箭

然而中国的太空雄心已不可阻挡,2016年,中国长征9号重型火箭立项。长征9号长90多米,采用6台推力500吨级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总推力3000吨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00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0吨,计划2030年左右首飞。这意味着,如果期间没有其他型号的话,长征9号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然而美国是不甘心失败的,美国计划2018年发射其新型的总推力约4000吨的SLS重型火箭。该火箭将分3步走,2018年发射的为Block I 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70吨;后面的Block IA 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05吨;其最终型号计划于2032年左右发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高达130吨。中美太空竞争在2030年左右将进入高潮。

世界重回重型火箭之争,中美谁将执未来牛耳?

美国SLS重型火箭系列型号

与中美的雄心勃勃不同,俄罗斯受困于经济形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俄罗斯目前GDP已经倒退到韩国之后,只有中国的1/9 。2017年,俄罗斯军费缩减额度高达27% ,战机订购数量大幅减少,新一代的T-50战机传闻将被“冻结”,俄罗斯实力衰退将难以逆转。未来大国竞争,将唯有中美两国尔。至于谁将执未来太空竞争的牛耳,我们拭目以待。(谷火平特约作者晨曦)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