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简介:陈运星,1958年生于福清高山,30多年从事连环画及绘画,出版了两百多部连环画、国画。连环画(含合作),漫画形象,用于中外媒体上下互动,多次参加海外及全国性画展所写图书选题用于出版电视及书画频道网络等,所写所画内容有些用于有关美术组织的大型美术活动和画展。连环画参绘大型套书二次获五个 一工程奖及中国图书奖和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抗震救灾特别奖”。国画参加国内外画展获优秀奖,绘画多次参加全国各地拍卖会及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笔会。参加中朝、中美、中比、中意、奥运会、世搏会画展获优秀奖及银牌奖。现为中国国画院画师,中华亚细亚国际艺文协会会员。上海美协会员,上海汇画院副院长。上海徐悲鸿艺术中心副主任。
◆ 独 家 专 访 ◆
【问—答】
1.你是如何走上绘画之路的?
大概十多岁就开始学画,学画画还是源于从小的爱好,我觉得画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在我看来绘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看到别人画的作品,很欣赏。中学时代感谢我的两个老师——茅志云、陈徽,他们都是绘画界的大名家。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走到基层,教我们学画画。我觉得好奇这么小的地方居然画了那么多绘画。像茅志云老师画的海岛女民兵,让我很感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绘画条件,也给我们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后来进入单位以后,就专注于绘画行业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国家特别注重红色宣传,就一直坚持了下来。后来在连环画创作道路上得到了钱贵荪、王重义、陶文杰先生的鼎力提携。现在跟全国的出版社合作,已经画了几十年的连环画了。
2.绘画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绘画创造出的真善美,让我最感动。画,就像是一首无声的诗,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更吸引我,就像一幅山水画,一个老翁拿了一把古琴,一小女孩在划船,穿梭在群山峻水之中,也别有一番风趣,着实吸引了不少人,所以看画也可以达到很享受的程度。
3.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您展出了作品《世博会盛景图》能详细谈一下您当时的感受吗?
入绘画这行已经45年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追求美好,总认为下一幅会更优秀,可能有一点眼高手低的感觉吧,但是每一次我都会觉得有提升的空间,在世博会的时候,我觉得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重大的题材,所以画了一张,用了五六个月时间,十多米长。这次付出是有回报的。在国际联合国馆也展出了这幅作品,我自己都不知道会这么成功。得到了他人的认可。现在被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收藏在《盛世中国》画册中。
4.说一件你在创作中记忆犹新的事情吧。
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在画画的过程中一直找不到灵感,就决定出去走走,在一个拐弯处,一个佝偻老太太推着一个推车,在滂沱大雨中捡了几个可乐瓶,淋着雨艰难的行走。看到了这一幕,我回来连身上的雨水都没来得及擦。就赶紧把这个场景用画笔描绘出来了,后来参加一个展览得了奖。
5.业余的活动对创作的帮助有哪些?
业余喜欢打乒乓球,锻炼了身体的灵活度,跟画画一样也需要很灵活才可以。另外爱好看书,特别是唐诗和古代宋词、中国历史。这些图书在我绘画的过程中帮了大忙。比如在画历史图画的时候,不看书是画不好的,最近我们在画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它很深奥,之前一直没用领悟过来,看了书籍现在知道了。
6.你同时兼顾画国画、漫画、连环画,谈谈他们之间的区别?
就造型艺术来说无非就是个形式,只要表现的好什么画都会出好的作品,从视觉上的感觉来看,漫画就夸张一点、有趣一点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形象,连环画严谨许多。而国画写意一点,都是表现的艺术的感觉。要画好一幅作品,都有难度,没有哪个会容易点。
7.当灵感枯竭的时候,你一般怎么解决?
当灵感枯竭的时候就会出去走走,看看别人的作品,看看美好的事物,我觉得每个画家无论画的怎么样,都会有最好的一面可以启发到你,哪怕只是一个初学者。此外,周围的朋友也都是老师,我们现在画画会看看儿童画的,他们的世界很纯净,他们画出来的东西大人都画不出来,从这些都能找出来灵感的。
8.拍卖转到了线上的这种模式你是怎么看待的?
互联网线上拍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它撇开了原来受众面小的小圈子,走向了大社会,突破了瓶颈,以前就是再好的东西没人了解,没人知道,现在就让大家机会均等,你只要有能力,有才华就可以了,画家也不用自己去应酬,刚开始可能是很开心,但是时间久了可能会影响画画,因为画画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有的画家可能会因为吃喝玩乐荒废了画画,水平就退步了。而现在这种线上拍卖模式确实是艺术家创作的好时代,就像艺术网这样的平台在中间做桥梁,确实给了艺术家大量的时间来创作。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