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骑“电驴”的外村人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福清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骑“电驴”的外村人

转载 2017/06/16 13:16:3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小陈 3384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城头镇首溪村有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溪,村里住着1000多位村民。2016年,首溪村实施新农村建设,城头镇政府安排该镇党政办副主任周晓飞担任包村干部。此后,她经常骑着“电驴”穿梭首溪村,发掘该村发展潜力,捡拾村庄文化碎片,与村民们共建美丽新首溪。

“外村驴友”变身“荣誉村民”

去年下半年,为了方便进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周晓飞买了一部“小电驴”。一开始,村民们见到这位骑着“小电驴”到处拍照的小姑娘,都以为她是外村的“驴友”,但随着这位“驴友”的曝光度越来越高,村民们对她有了新的认识。

首溪村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时,很多村民不理解怎么建设乡村,一度出现“村干部喊破嗓子,没几个村民撸起袖子”的情况。周晓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更好地调动起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她把自己拍下的首溪村现状照片与新农村建设效果图并在一起,制作成PPT,在村部投影仪上放映,并进行讲解,让村民代表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预期效果,发动村民广泛宣传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好处。没想到,她的行为一举打破首溪村新农村建设僵局,掀起全村共建美丽家园的热潮。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城头镇党委政府希望将首溪村建设成为“省级精品村”。新的目标催生新的要求,也需要凝聚更大的共识和更多的资金,但首溪村财有限、人才不足。为此,周晓飞与村两委以及乡贤刘严雄、陈天宝、陈金玉等人商量,利用清明节村民返乡祭祖的时机,召开乡贤大会,让在外经商务工的乡亲了解家乡变化,并鼓励乡贤们建言献策、出资出力。

会议当天,首溪村乡贤们慷慨解囊,共捐资65万元,并一致同意成立首溪村乡贤理事会,助力新农村建设。会后,周晓飞还与乡贤们一同策划,通过微信群募集的方式进一步筹措资金,她还主动捐了1000元。许多村民受到这个外村人的感召,纷纷发来金额不等的“新农村建设红包”,没多时,该村又筹集到45万元资金。

如今,村民见到这位骑电驴的姑娘,都会主动打招呼:“小周,你今天又来啦!”。村民们感慨说,这位外村人比本村人还勤快,他们修路遇到阻碍、埋管道引起纠纷、临时搭盖拆除不了,都会先联系周晓飞帮忙协调。村里要进行什么建设,都会请周晓飞先把把关、问问脉。后来,许多村民都向村委反映,要授予周晓飞“首溪村荣誉村民”称号。

收集民间故事,弘扬传统文化

周晓飞深知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首溪,必须要牢牢守住传统文化这根命脉。为此,她还积极向文化、园艺有关人士求教新农村建设思路,并以首溪村族谱为切入点,带着族谱骑着“电驴”进村入户,四处打听族谱里的古迹地点和故事,并重点拜访村中老教师、退休干部等,借助大家的口述和手稿,敏锐捕捉潜在的传统文化因子,逐步理清村名的由来,并收集到“龙潭”、”“七幢十四井”、“奕卿财主”、“举人公”、“父母造桥”、“溪妹子引虎救母”、“金牛报恩”等口口相传的首溪民间故事。最后,与首溪退休教师共同整理出11篇《首溪村溪话散记》,使快要失传的民间故事跃然纸上。

有一次,周晓飞参加村民代表共商新农村建设会议,会上许多代表提出要把旧牛栏拆掉、古藤蔓清除掉,并对古村道进行硬化,把古厝拆了盖新房。周晓飞听了这些建议后当场表态,牛栏、古厝是首溪“乡愁”的重要载体,拆不得!在场的一些乡贤在周晓飞的坚持下,也予以支持,最终,牛栏、古厝得以保留。现在,首溪村的牛栏基本修复完毕,古厝也保留了原貌。如今,年轻的村民感叹,今后可以继续从牛栏、古厝中感受祖辈们的辛勤和智慧。

在深挖首溪村农耕文化的同时,周晓飞还努力通过现代传播载体,让更多人来倾听首溪故事。今年3月,她申请了微信公众号,把首溪的历史故事、新农村建设过程和变化整理发布在公众号上,让在外乡贤通过手机屏幕就可以抚慰乡愁,让首溪村的名人轶事、良辰美景走出城头、走向福清、传递海外。在她的不断推介下,首溪村受到媒体关注并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同时,她还与乡贤会一班人共同筹办了首溪村首届元宵闹灯谜活动,策划了母亲节为全村妇女送鲜花、蛋糕活动,以及“浓情端午、韵味首溪”美食分享活动,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感受邻里情、乡谊和传统文化魅力。

如今,周晓飞已成为了“老首溪”,她熟悉该村的各处角落、每个历史典故,就连村里翻修了4条道路,村民都指名要周晓飞来主持命名,她结合首溪村历史将这4条道路分别命名为廉政路、祥和路、家攀路、效贤路,得到村民们的赞同。

骑“驴”闯龙潭,引来金凤凰

首溪有个“龙潭”,连在城头镇工作十几年的干部都没有听说。但周晓飞在一次与村民的交流中得知龙潭的传说,萌生了好奇心。她说走就走,骑着电驴,跟着村民闯向龙潭。通往龙潭的路杂草丛生、人迹罕至,但她抵达龙潭时,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她拿起相机将眼前的“世外桃源”记录下来,并把照片分享到镇微信群、朋友圈,把美景带出了山谷,使龙潭焕发生机。现在,每逢周末都会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到龙潭一探究竟,并开始有许多客商与村里商议开发龙潭旅游事宜,为村民探索了一条创收致富之路。

周晓飞骑着电驴,走遍首溪山山水水。2016年以来,她为首溪鹿角山、龙潭、水库拍下了5000多张照片。为了拍照,她与村民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在寻找“鹿角篆”摩崖题刻时,她与竹叶青蛇仅半步之遥;没有航拍工具,恐高的她,壮胆登上村民顶楼拍摄俯瞰图;工作到很晚,她也不忘拍下首溪美丽夜景;日常其他工作事务再多,她都坚持收集首溪村新农村建设每个项目的前后对比照片,并撰写公众号文章,分享出去。如今,她整理的一本首溪相册,成了首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招商手册”。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