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养母细心照顾养子 孝心回报养育之恩传承孝道美德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福清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养母细心照顾养子 孝心回报养育之恩传承孝道美德

转载 2017/07/03 09:33:3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泉州网 作者:高山家园网 3294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年幼时,养母独自撑起一个家;年老后,养子寸步不离悉心照料,直至老人102岁离世

孝心回报养育之恩 代代传承孝道美德

泉州网7月3日讯(记者 陈灵 黄耿煌 文/图)今年农历正月初一,102岁的老人笑呵呵地接受一家老小的拜年,随后,她嘱咐72岁的儿子陈再福,要照顾好自己和儿孙们。第二天,老人离世。自从3岁被抱养到南安梅山镇芸塘村的这个家,陈再福从没远离过母亲。小时候是母亲撑起这个家,母亲老了,则是他寸步不离悉心照料。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他们的母子情深却感动着街坊邻里。近日,200多名学生和家长以及芸塘村村民齐聚梅山芸美小学,聆听陈再福的孝心故事,接受孝道熏陶。

在陈再福的言传身教下,子孙也十分孝顺。图为儿媳为他做按摩,端茶给他喝。

在陈再福的言传身教下,子孙也十分孝顺。图为儿媳为他做按摩,端茶给他喝。

养母细心照顾 养子铭记恩情

“这里就是母亲的房间。”陈再福推开一扇木门,眼前是一间宽敞明亮的闽南居室,时值上午,阳光透过玻璃洒入屋内,虽已无人居住,房里却毫不“冷清”。他从桌上拿起母亲的照片,用毛巾轻轻拂拭,“没有母亲,就没有这个家……”

“母亲说,年轻时怀过一次孩子,流产了,之后没再生育。”陈再福回忆道,自己3岁被抱养入这个家,当时,家里只有奶奶和母亲,还有一个大他4岁,也是抱养来的姐姐,养父则在早些时候离开家,生死不明。奶奶年纪大又裹脚,无法干活,一家四口全靠母亲种地维持生活。“母亲身体不好,有关节炎,为了我们一家子,咬着牙种地。”他说,念到初二时,自己也回家帮忙种地。成家后,他养育了四男三女,他们夫妇种地,家务活全由母亲来做,“煮饭、洗衣服、照顾孩子、打扫卫生,家务活看似简单,其实比种地还累”。

他说,母亲多年来的辛劳,自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她老了,自己则成为母亲的依靠,让其安享晚年。

陈再福拂拭着母亲的照片

陈再福拂拭着母亲的照片

关注养母需求 天天陪伴身边

“每天早上起来,帮她刷牙、洗脸,抱她去上厕所,然后泡茶给她喝,再喂稀饭。”陈再福说,10多年前,母亲生活无法自理,知道她爱干净,自己每次为她洗脚泡脚,都会放盐、醋和老酒。

“人老了就跟小孩一样,她喜欢吃什么,再福都会去买。由于他不会骑摩托车,有的东西近的地方没有,就托我们这些邻居帮他买。”和陈再福做了60多年邻居的陈德管说,每年中秋节,他也会带几个月饼给老人吃。“印象最深的就是不管刮风下雨,再福每天坚持倒3次尿盆。再福说,小时候是母亲为他把屎把尿,现在他帮母亲倒尿盆也是应该的。老人家十分依赖他,为了不让老人担心,他每次出门都要‘请假’。”

“和老人岁数相近的朋友都相继离世,担心老人孤单,再福除了生活上的照料,还耐心陪伴,比如老人每次看电视,再福都会陪在一旁,为她讲解电视里的戏文、情节。”芸塘村老人会会长陈溪水说,最难的时光恐怕是2011年,再福的妻子确诊患有肺癌,他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妻子,两方都未怠慢,直到2015年他妻子去世。

老人言传身教 子孙耳濡目染

“再福为儿孙们树立了榜样,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儿孙们也很孝顺。”陈溪水刚说完,陈再福笑着说,2年前,自己把腰闪了,没办法抱母亲上厕所,都是儿媳和女儿在照顾她;母亲老了“任性”,不爱吃东西,儿媳妇和孙子会像“哄孩子”一样哄她吃;22岁的大孙子到永安上大学,天天记挂着家里的太奶奶,每个周末都回家看望。

母亲去世后,大孙子也大学毕业了,在泉州市区实习,依然坚持每周回家,“说是爱看爷爷,”陈再福说,以前为了照顾母亲,自己从未离开过梅山,现在,儿女都鼓励他多出门走走。“两个儿子和女婿在深圳,大姐在香港,他们说要带我去玩玩。”陈再福笑得很开心。

“小时候,这份没有血缘的亲情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长大后,他用孝心回报慈母的养育之恩。”陈溪水说,为了弘扬孝道,芸塘村表彰陈再福为“芸塘好儿子”,并号召芸美小学200多名师生和家长向他学习,传承孝道美德。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