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就是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涉嫌洗钱、贩毒、拐卖儿童、或者法院有传票、信用卡透支、医保卡被冒用等种种借口,打着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的幌子,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实施诈骗。
案件回放
7月3日下午,年逾七旬的叶老伯夫妇满脸笑容地走进福清市公安局东张派出所,将一面书写有“为民解忧争分夺秒 妙语连珠力挽狂澜”的锦旗,送到东张派出所民警魏小福手上,感谢魏小福及时制止了他们向诈骗分子转账50多万元,保住了他们的养老金。
6月30日中午,民警魏小福正在派出所里加班,这时一个满头大汗的老人家气喘吁吁地跑进派出所,魏小福看老人神情着急,赶紧上前询问。老人说他姓叶,家住东张镇区,他发现老伴儿从早上开始就有一些异常,独自一人把自己关在房间,一直神神秘秘的打电话,还突然找他要存有他们养老金的银行存折。老人特别着急,语无伦次,但魏小福从老人的只言片语中,迅速判断这是一起电信诈骗。为了争取时间,魏小福二话不说,拉上老人,骑着自己的电动车就直奔老人家里。到达老人家中,魏小福发现老人的老伴林大娘正在家中翻箱倒柜的找养老金的存折,见到老伴带着民警来家中,大娘显得很不高兴。魏小福在亮明身份后,仔细询问了林大娘的情况。
原来,前几日林大娘在电信局办理电话号码套餐变更,今天一早,就接到了自称是“福州市电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核实了林大娘的手机号码、身份信息后,告知林大娘的身份信息被盗用并实名开了手机号码,“犯罪嫌疑人”利用林大娘的身份做了很多违法犯罪之事。电话中“电信局的工作人员”建议林大娘报案,并将林大娘的电话转给了某市公安局的“徐警官”,“徐警官”随后告知林大娘的身份证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在外地多次作案,卡内的存款很可能将会被同案犯取走,“徐警官”要求老人立即将银行卡内的全部存款汇入其指定的“安全账户”。
在听完林大娘的介绍后,魏小福明确的告知她遭遇了电信诈骗,并耐心细致的将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法一一讲解。为了打消大娘心中的疑惑,魏小福当场拨通了“徐警官”的手机,在听到魏小福的身份后,对方迅速的挂断了电话。这时,林大娘终于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遭遇了骗局。老人表示,存折里的50多万元是他们老夫妻一辈子的心血,一旦被骗后果不堪设想。
案情分析
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与其他类型的诈骗手段相较,危害更大,群众一旦上当受骗,往往损失惨重。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电话(可显示任意电话号码)冒充电信、邮政工作人员拔打市民个人电话,以固定电话(水费、网络、闭路电视)欠费、邮件未查收等理由谎称市民个人身份资料被盗用。在套取被害人个人信息后,不法分子再冒充公检法、银监等政府部门以被害人被盗的身份涉嫌洗黑钱、贩毒、命案等犯罪,须监管银行账户或审查资金为由,要求受害者将银行内的资金转到不法分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内。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此类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甚至会向被害人传真假公文或诱骗被害人登录虚假检察院网站查看通缉令,以骗取被害人的信任。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类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一般都会以保密为由,要求受害人不要将事情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或直接要求受害人到酒店开房并利用酒店网络登录指定网站查看所谓的“通缉令”等。骗子的目的,就是要避免外人提醒受害者,确保骗局得逞。
警方提示
一是要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以及家庭成员信息等,不要随意在不知名网站上进行注册,以防身份信息泄漏。
二是不要轻信陌生人来电。公检法机关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办案过程中不会通过电话询问个人账户信息,更不会要求事主将钱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凡自称是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并通过电话、短信要求对个人存款账户进行资金审查或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请概不相信。
三是面对类似的恐吓,不要过于紧张害怕,也不要切断与亲朋好友的联系,“当局者迷”,一般询问周边亲朋好友,便能轻易识破骗局。
接到此类诈骗电话,可直接拨打110报警或拨打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96110-8咨询。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