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在博爱县城北,方园十里八村的人们只要一谈起理发,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小理发店——“小朱理发店”。这个小小理发店,门前没有挂招牌,全靠口碑相传。一间十平方米的小屋,里面坐满了前来理发的人。中间一位拿着剪刀正在忙活的六十多岁的老人,慈眉善眼,鼻正口大,国字型的脸露出憨厚实在,他叫王成俭是这家店的主人。
五十年的光阴,就在这剪刀行云流水般的日子里流逝,他为了让更多人得到他的爱心善心帮助,让更多低收入人群享受他的理发服务,还让儿子、儿媳加入自己的队伍。今年的中央新闻每个人都在诉说着自己的家风,王成俭也有自己的家风,那就是“每理一个头,只收一元钱”。他每天清早五点钟起床,一直干到晚上九点钟、磨刀、修剪、磨石、磨布刀,也不知用了换了多少,地每天扫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手指上磨出厚厚的老茧,他累得患上了高血压,吃点常用药,继续工作。几十年来他从来坚持每理一个头,只收一元钱。他培养的徒弟几十个,人人都说他要价太低,一出师都另行开张。同行们找到他店里,脸红脖子粗,吵着要他涨价,说他这样做,砸了同行们的饭碗。他的儿媳,也跟着说,咱每天白磨手,不挣钱。对于这些老王都不在乎,因为在他有个承诺:“一直把理一个发一元钱的事业做下去”,为了这份承诺,他选择了一直坚守着。
除了经常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理发外,当有人请王成俭上门为即将离世的老人、卧床不起的病人、刚刚满月的孩子理发时,他从没说过二话,带上工具箱就走,并且从没要过报酬。王成俭说:“对生活困难的人,一元钱也是钱,我少挣一点,他就会省一点,乡亲之间需要互相帮衬。”几十年来,他风雨无阻的给残疾人,困难户,孤寡老人义务理发百余次。
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在民间成立“红娘之家”,为大龄青年牵线搭桥不收大家一分钱,在社会上赢得好评。几十年来他义务当“红娘”促成数百对青年男女喜结连理,被传为佳话。
他常说:咱是个理发匠,文化水平不高,过去是个下九流,现在地位提高了,咱对社会没啥大贡献,做点小贡献,让乡亲们不出远门理个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过去用手工推能干,现在全部自动化更能干,人做生意不能光靠涨价来挣钱,要用实干和技术来挣钱。我今后保证和以前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我一辈子有生之年,还是理一个发只收一元钱。小小理发店,一辈子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着自己的庄重承诺。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