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3-6岁] 孩子“窝里横”的真相 大部分家庭都想错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母婴亲子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3-6岁] 孩子“窝里横”的真相 大部分家庭都想错了

转载 2017/08/17 15:07:0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高山家园网 3071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窝里横”的孩子无处不在
在小区散歩的时候,听到这样的一番对话:
“你儿子好听话啊,真难得。”
“你别看他在外面挺听话的,在家里其实是个‘窝里横’呢。”
孩子一手甩开他妈妈的手,对着他妈妈的背“啪啪啪”地打了好几下,转眼就跑开了。
这一言不合就动手的节奏,看起来果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窝里横”啊。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在家里和在外面的表现那差异那么大呢?为什么孩子在外面“乖巧懂事听话”,在家里却是一副“窝里横”的嘴脸呢?

父母就是“窝里横”
小区邻居的孩子是有名的“窝里横”,有一次和和他们一家一起去超市,路上开车的时候,老婆没注意老公的提醒,不小心闯了一个红灯,当时可能因为我在车上,老公脸色黑了下来,但是没说什么。到了超市回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老婆发微信告诉我,她老公把她骂了足足有半个小时,一直说她笨死了。她都不想跟他一起过下去了。
这样的爸爸,在外人面前掩盖了自己真实情绪,回到家里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出来,经常如此,孩子耳濡目染,也就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在外面不能乱发脾气,但是在家里可以;
对别人不能乱发脾气,倒是对家里人可以。

隔代老人无原则的溺爱
我的邻居家,是奶奶帮忙带孙子的。有一次,孩子在父母不在家,晚上10点多了,孩子要吃冰淇淋,家里没有了。孩子不依不饶,说必须去买给他吃,不然他就不睡觉,说完就开始折腾,哭闹、打滚,于是老人就说“好的,好的,奶奶现在就带你去买。”
这样事情发生多了,孩子就知道,只要耍横,就能达成自己的目的,所以就养成了“窝里横”的习惯。
3.孩子经常“宅”在家里,缺少社交活动
有些父母或者老人,经常让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玩,孩子缺少和同龄人接触的机会。于是,来到陌生的场所,孩子既想引起小伙伴的注意,又不知道如何去做,于是就通过大喊大叫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如何避免孩子“窝里横”?
1.不要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比如说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坐在电视机旁不肯过来吃饭,你可以问他:“电视是不是很好看?等看完电视,饭菜都凉了怎么办呢?吃好饭我们再一起看回看,好吗?”而不是一上来就直接把电视关了,凶巴巴地说“过来吃饭,不然我揍扁你。”

2.对孩子刚出现的蛮横行为进行纠正
小的时候,有一次我的孩子因为找不到她喜欢的玩具,对她奶奶大呼小叫,蛮横无理。我过来把孩子狠狠训了一通,然后命令她立即对奶奶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这样做了。
孩子看到我严厉的眼神,乖乖地去道歉了。之后我把她抱起来,对她说:“你看,妈妈凶巴巴地对你,你也会难过。你凶巴巴地对奶奶,奶奶也会难过啊!你难过了妈妈还来抱抱你,谁来抱抱奶奶你?你去抱抱奶奶,好不好?”
孩子去抱了抱奶奶,从那以后,很少蛮不讲理耍无赖了了。
孩子小时候没有是非观念,家长要教育,在不好的习惯刚出现的时候要扼杀在萌芽状态。

3.对待家人的态度,应该和在社交场合的态度保持一直
之前,网上流传的一句话就是“最好的修养就是和亲近的人好好说话。”我们对待家人的态度,应该是温和的。家人是我们最重要的人,不能因为亲密,反倒恶语相向。
如果我们做到对家里人的态度跟对待陌生的态度一样礼貌、温和,会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他长大以后,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爱人和孩子的。反之亦然。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