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老人养孙14年后发现儿子诈死"系假新闻 警方正调查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老人养孙14年后发现儿子诈死"系假新闻 警方正调查

转载 2017/09/09 15:56:4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高山家园网 3088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原标题:“老人养孙14年后发现儿子诈死”系假新闻警方正查找原作者

近日,一篇题为《老人抚养孙子14年考上复旦,发现“去世”儿子还活着》的新闻在网上热传,经多家网络平台转载后,事件持续发酵。

9月8日,楚天快报记者多方采访证实,这是一篇由自媒体“麒琅曦”发布的不实新闻,襄阳市襄州区警方已介入调查。

自媒体发文

老人独自养孙14年后发现儿子诈死

“老人独自养孙14年后,意外发现重病去世的儿子‘复活’了……”9月6日,这样一篇文章先后发表在百度百家号、腾讯企鹅号上,署名均为“麒琅曦”。

( 原文截图)

文中写道,襄州区双沟镇的王秀德老人有三个儿子,大儿、二儿在打工,经济条件不好;三儿王志文,读了博士,在国外工作,有个儿子叫瞳瞳。王志文很孝顺,从读研究生开始,就一直给王秀德寄钱。可2003年9月15日,王志文病亡了。王志文媳妇把5岁瞳瞳送给王秀德后,也杳无音讯。今年,瞳瞳考上了复旦大学。今年暑假,王秀德在瞳瞳手机上意外发现:瞳瞳和爸爸、妈妈、弟弟的合影。

(原文截图)

文中称,王志文是诈死,诈死了“14年”。诈死的原因是:“王秀德催债式要钱,他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

记者了解到,“麒琅曦”是襄阳较为活跃的自媒体。由于故事曲折离奇,这篇文章迅速在网上传播,被多家网络平台转载后,更是引发全国网友关注。

调查专班

文中主人公不可能在双沟

文中所述到底是真是假?针对网友的疑问,8日上午,由襄州公安和双沟镇委镇政府组成的专班,展开深入调查。

经查,双沟镇只有一人叫王秀德,他于1986年就去世。此王秀德有两儿,50岁的大儿王启清务农;二儿王启兵,39岁时病逝。

双沟镇有两人叫王志文,31岁的王志文在养鸡;36岁的王志文在广东打工。

“从上午查到下午,晚上都还在查,得出的结论是:‘新闻’中的主人公,不可能在双沟。”专班调查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卧龙镇回复

双沟“王秀德”实为卧龙的王修德

楚天快报记者发现,“麒琅曦”在发表这篇文章时,配发了三张“王秀德”的照片。一张侧面站在水沟边,一张坐在路边卖菜;一张站在房屋门口。

记者梳理发现,9月5日上午7时15分,“麒琅曦”还在腾讯企鹅号上发表了一篇《八旬老人菜地被淹》的文章,也用了这三张照片。不过,“麒琅曦”在文章中称,这位老人叫王修德,住在襄城卧龙镇。

(文章截图)

卧龙镇政府相关干部调查后答复楚天快报记者,该镇谭庄确实有位老人叫王修德。

王修德对住在他隔壁的村妇女主任说:“我家的菜地被水淹了,我和记者反映了。后来记者来了,给我照了相。”

(王修德)

村妇女主任反复核对称,诈死“新闻”照片中的“王秀德”是卧龙镇的王修德。

“记者干啥乱用照片呢?” 村妇女主任说。

剧情大反转

警方正在查找作者“麒琅曦”

楚天快报记者发现,在《八旬老人菜地被淹》的留言区,有细心网友留言:“此人是‘诈死新闻’的老人,咋又成了菜地被淹”。

针对此留言“麒琅曦”回复称,同一个人,不同的新闻而已。

网友提出疑问:“同一人遇到两件事,那咋一会叫王秀德,一会叫王修德,一会住襄州双沟,一会住襄城卧龙,两地隔得很远。”

(评论截图)

对此疑问,“麒琅曦”并未回复。此外,9日凌晨, 《八旬老人菜地被淹》的文章在“麒琅曦”的腾讯企鹅号上已不见踪迹,但诈死“新闻”还在。

目前,襄阳市襄州区公安分局已介入调查,正着手落地查找“麒琅曦”,待情况清楚后会向本报通报。9日上午,楚天快报已记者抵达襄城卧龙王修德老人家实地探访,进一步还原不实新闻产生的轨迹。

评论

不实新闻真能翻云覆雨吗?

用同一张图片说事,一会儿说这老人叫王修德,襄阳襄城人,一下雨家里菜园就被淹;一会儿又说这老人叫王秀德,襄阳襄州人,儿子去世儿媳失踪、多年被骗,并成功地在全国制造了一个网络热点。这是一个人的两件事?麒琅曦,造假者真能翻云覆雨吗?

我们注意到,麒琅曦在自己的简介中写道:“洞察社会冷暖,聚焦真实生活”。看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个最基本的规律,他是知道的。但是,他却视新闻的生命为儿戏。人在家中坐,新闻怎么离奇就怎么编。殊不知,假的就是假的,无论多么光鲜、多么诱人,一见光它就会死,连带造假者也被人所唾弃。

麒琅曦何许人也?有关部门没调查之前,我们不知道。我们宁愿相信,他(她)与襄阳这座古城并无仇怨。之所以这样胡编乱造,无非是为了多赚些点击量。目前,襄阳正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在软硬件大幅提升之时,良好的城市和市民形象,对襄阳也十分重要。造假者编造离奇的所谓新闻,如此莫须有地抹黑襄阳,即使没有恶意,也应该深深忏悔。

最近以来,管理部门不断出台措施严把舆论导向,大力整治网络乱象。造假者,轻则警告封号,重则追究法律责任。我们相信,新闻造假者可赚点击量于一时,可赚不菲稿费于一时,但绝无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翻云覆雨。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