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文约1990字,阅读需7分钟
今日《中国青年报》推出评论文章《苹果的傲慢会受到市场的报复》,分析了国内80余家软件开发者和开发商委托两家律师事务所集中举报苹果的事件。文章指责苹果公司“这种将App下架的行为显得十分粗暴,也十分愚蠢,它固然损害到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利益,但最终却会使自己丧失掉中国消费者对它的信任”。
众所周知,目前手机市场基本被苹果和安卓两大系统控制,其中苹果手机因为其封闭性,只能允许从自有的应用市场下载应用,而安卓系统则可以从各个应用市场下载,甚至直接安装APK文件。这只是技术上的对峙,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对抗,被《中国青年报》大赞的中国软件开发商,其实也是用基于美国谷歌公司开发的安卓系统在竞争。
但同时,除了苹果的官方应用市场,各个安卓应用市场也都有下架各种APP的行为,华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2016年上半年,华为应用市场累计下架的APP数量达35000个”,可见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APP下架其实并不新鲜。而如果要说垄断,目前苹果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远不及华为,甚至不到20%,如果说这也叫垄断,未免太可笑了一些。
那么为什么苹果的下架这么招人恨呢?按照《中国青年报》文章的意思,是因为“这种下架行为”产生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后果。“苹果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了一个封闭式系统,看上去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却把企业和丰富的市场需求割裂开来。”
但就北京时间“锐评”看来,苹果的这种封闭系统正是其安全性的保障,安卓应用市场上各种APP不乏恶意捆绑、乱打广告甚至窃取用户信息的行为,否则华为也不会半年下架数万APP了,而苹果公司的这种封闭系统尽管使得开发成本变大,但同时其质量也有保障。今年出现的WannaCry勒索病毒一度让全球震惊,但苹果用户却可以泰然处之,恰恰就得益于苹果系统的这种封闭性。
究竟是开放的系统好还是封闭的系统佳?这个争论从PC机时代就一直有,但是至今没有结论,某种程度只是企业在选择自身产品时的一个偏好,本身不应该受到什么指责。然而竟然认为封闭系统就是愚蠢的,恐怕说明对于封闭系统本身缺乏起码的常识和认知。
而这种指责最为荒谬之处在于,认为封闭系统就会把企业和市场需求割裂,这恐怕纯属主观臆断。实际上即便是苹果的应用市场,其APP也并非全部由苹果公司开发,各个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符合苹果系统的要求下,开发各种满足市场需求的APP。如果认为手机系统相对封闭就满足不了用户需求,那么怎么解释苹果公司如今的市场地位呢?
有意思的是,《中国青年报》这篇文章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消费者对类似苹果之类的进口产品抱有好感”,这显然更加荒谬,因为如果说进口产品就有好感,那现在横行中国市场的应该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而苹果手机之所以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击败众多传统手机豪强,并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安卓手机阵营,依靠的是其上佳的用户体验,这一点如果对手机市场稍有了解,对中国消费者的智慧稍有信心,也不会产生什么误解。
当然,苹果公司自从乔布斯去世后,就已经逐渐失去其市场绝对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开始变得平庸起来。但如果说苹果公司在很多方面都做错了,至少在坚持应用市场的严格审核方面没有错。而那些起诉苹果公司的开发者,如果我们抛开所谓“国产”旗号去看,究竟是为什么被下架,又为什么被拒绝上架?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
实际上,从情理分析,任何一个手机应用市场都应该希望上架优质应用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如果无谓地下架各种APP,本身对苹果公司自己也不利,根本不符合一个正常经营主体的理性选择。唯一的解释就是,苹果公司有理由认为这些被下架的APP没有那么优秀,甚至是有可能伤害消费者权益的劣质APP,因此才做出了下架的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网民有一种认识,认为苹果公司这是“过度执法”,其实苹果并不是执法机构,也谈不上执法,只不过它是一个市场主体,没有义务配合任何人售卖手机应用的行为;而如果苹果公司愿意,也可以自由地选择合作对象,这是一个企业基本的经营期权,正如安卓系统也有一些应用被下架一样。
当然,由于苹果应用商店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交易实体,加上对本地情况可能不太了解,沟通中难免存在各种问题,甚至不排除个别下架行为是不恰当的。但因此就认为苹果公司是傲慢,未免也太粗暴了一些;而依据有人投诉,就替苹果公司判断这些APP符合上架标准,恐怕更加是愚蠢的。
《中国青年报》文章中唯一值得认同的观点是:如果无视消费者的需求,以傲慢的态度对待市场,最终就会受到市场的报复。只不过究竟是苹果严格审核APP代表了消费者需求呢?还是那些被下架的APP代表了消费者的需求呢?这恐怕只有苹果手机的用户能回答的。
而这也自然会体现在最后的“市场报复”上,苹果公司和那些愤愤不平的应用开发者们,是谁傲慢谁愚蠢,谁先被市场淘汰,市场自然会给出真正的答案的。
文/北京时间评论员 梁千里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