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目屿岛却始终停滞不前:
小学因为生源不足撤销了;卫生所因为老医生退休,无人接替,关闭了;用电问题直到2007年全岛通电才彻底解决;手机信号不好,时常处于漫游状态,导致话费高涨...
微信扫一扫
夏天一到,位于沙埔镇最东端的目屿岛,就一扫冷清,跟着热闹起来:
东田沙滩上,人影绰绰,踩着海浪的节拍,欢笑嬉戏声不断....
尽管是个小岛,却和任何一个热门沙滩一样,被人气包围。
是岸线曲折
有大小澳口36个,沙滩12个,海域盛产石斑鱼等鱼、蟹类数十种。
目屿岛还存在另一种身份:
是沙埔镇牛峰村辖下的自然村——目屿村,目前在册人口约150多户,实际岛上居住人口约十几户。
在距离东田沙滩大约半小时路程的岛的另一端,便是目屿村村民聚居的村落,和沙滩热闹的景象不同,那里的时光定格很多年......
目屿村全景
从距离村落最近的一处小码头登岛,走过一处小上坡后,一条笔直、约一米多宽的水泥路出现在眼前,路两旁是一块块的绿色田地,再远一点,是靠山而建的老房子。
目屿村的初始模样,
简洁得一如眼前所见的颜色:
植物绿、房子灰,加上天蓝云白。
牛峰村书记杨利龙说,
岛上现存的老房子约有60多栋,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此后再没有新建的房子。“那时岛上生活相对辛苦,不方便,大家都想着以后搬出去,就没人再建房。”
老房子是常见的四扇厝,
中间布置厅堂,
两侧对称布置房舍。
从外观看,老房子大多保存完好,外墙呈灰黑色,原有的砖红也在岁月的打磨下,渐渐褪了颜色,却又多了几分古朴的味道。
有序排列的老房子
一处拐角,一位脚步匆匆的老奶奶闯入视野,她说家里的母羊生了小羊仔,她冲了一奶瓶牛奶要去给小羊仔补充营养,语调里满是喜悦。
老奶奶今年78岁,身体健朗,依然坚持种田养羊。目屿村留下的十几户村民,几乎都是像她这样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子女都已搬出岛,老人们习惯了岛上的生活,便成了村里最后留守的人家。偶尔也有做海带、捕鱼时回岛中转休息的村民。
拿牛奶喂小羊羔的老奶奶
68岁的林金珠和老伴一直生活在岛上,
见证了目屿村从繁华到落寂的变迁。
目屿村最早时只有7户人家居住,人口最多时有300多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屿村渔业丰盛,村民捕鱼的收入略高于牛峰村的村民。岛上的淡水取自各家各户自己打的水井,用电是几户一起凑钱买的发电机发电,当时岛上还有小学、卫生所等,尽管还是有诸多不便,不过村民出岛的愿望并不强烈。
林金珠说。
林金珠
改革开放后,
牛峰村依托交通便利的优势慢慢发展,
村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牛峰村
反而目屿岛却始终停滞不前:
小学因为生源不足撤销了;卫生所因为老医生退休,无人接替,关闭了;用电问题直到2007年全岛通电才彻底解决;手机信号不好,时常处于漫游状态,导致话费高涨...
杨贞兰在1996年时举家搬迁出岛,是岛上最早搬迁的村民之一。此后十几年,林金珠便目送着一波波村民像杨贞兰一样搬迁出岛,直到现在。
左侧是旧戏台,右侧是曾经的小学教学楼,后来被改建成某工程部办公室。
闲暇时,林金珠夫妇种了很多水果,百香果、西瓜、火龙果等,有村民回岛探访到他家坐坐的,他都端出一篮篮的水果盛情招待,顺便聊聊岛内外的新鲜事。
林金珠的老伴拿出小孙子的照片给我们看
林金珠种的百香果,爬满树棚
“镇里做了全镇旅游开发规划,目屿岛以后要有新发展了。”从杨贞兰处听得这一消息,林金珠双手拍好。他说,目屿岛开发好了,就有游客来,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做各种服务业,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7月18日,
沙埔镇通过全镇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目屿岛开发是重中之重,依托岛上的古民居、碧海银沙、丰富的山海资源,可以开发出古民居游、户外拓展游、生态科考自助游、游船观光旅游等内容丰富的旅游项目,还规划有海钓、渔货集市等吃购玩海鲜一条街,定格多年的时光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