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慌乱
那是因为没准备,或许是说,面对突发状况,没有事先商讨一套可行的方案
冷静
那是因为成竹在胸高效处理,才能将已发生事件的损害降到最低线
沙埔镇在这个方面也有自己的“高见”,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村养殖场这边有个人触电,情况紧急!村两委赶紧派人过来!”日前,沙埔镇一名准高三学生在赤礁村养殖场不慎触电身亡。赤礁村党委副书记林文接到联络中队长的报告后,立即和村两委赶到现场,并马上将情况报告镇党委。
操作方便才是硬道理
该机制是以联络网管理为基础,在全镇科学划分22个网格。每个联络网以生产队为基础,编成一个联络小队,再由村综治管理员、老党员、老干部、老人会理事等人员担任联络中队长。同时,从每个小队中挑选出遵纪守法、积极性较好的村民志愿者作为联络小队长,每个小队负责各自管辖区域内的村民,人数在100人至400人之间。
村民→联络小队长→联络中队长
分工明确,层层递进,有目标的传递信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及时的收到信息,然后及时的解决问题,那么就能有效的避免群体纠纷的发生,这就好比是一条顺畅的大路,只要不堵车,那就能更快的到达目的地。
对一般性的问题,小队长向中队长反馈,中队长向村干部报告,村两委通过村集体联合协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处理。
对村集体协商无法解决或可能引发特别重大事件的预警信息,村两委要在接报后1小时内向镇党委报送有关情况,镇党委根据事件轻重制定化解方案。
“突发事件一小时上报”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各种矛盾纠纷,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中,避免“小问题”转为“大矛盾”,也大大提振了干部敢于直面复杂问题的勇气,有效地促进镇村两级干部落实各项工作的效率。
依托该机制,今年以来,沙埔镇已妥善化解各类问题隐患30多个。
沙埔镇的“突发事件一小时上报”的机制,大伙有没有觉的很是眼熟呢。没错了,还记得我们的“三小时信息网”吗?不记得的小伙伴可以点击文末的文章链接。依托“五不漏责任体系”,我们把辖区内一定数量的居民编为一个平安联络小队,然后再将若干平安小队编为一个平安联络中队,逐渐建立全面覆盖本辖区所有居民的以人管人的平安联络体系。
所以说“突发事件一小时上报”正是“三小时信息网”的衍生,根据不同镇街的不同情况而进行微调,逐步形成适合各个镇街的责任体系,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的发挥作用,从而保证辖区内的居民安全稳定的生活。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