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典型引路 整体推进 美丽高山的蜕变进行时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典型引路 整体推进 美丽高山的蜕变进行时
转载
于 2017/09/03 09:17:2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美丽高山
作者:小陈
31198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夏夜的西江村海堤慢道上,不少村民正在散步纳凉。作为去年新农村建设项目,这条海堤慢道建成后就成为了西江村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2016年以来,高山镇坚持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做好做活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共启动市级以上新农村建设项目154个,镇级项目98个,累计完成投资9640万元。
构建大格局,为新农村建设定准调
“以前我们玉楼村只是一个小渔村。在新农村建设初期,我们专门聘请了设计院多次进行调研,量身定制了‘一山一带两湾五区’的规划结构,发展渔业体验、建设海湾旅游景区、扩展农家乐游等多种形式,打造玉楼村特色的滨海村落形象。今年,我们被评为全市的新农村建设精品提名村,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到7个月底18个建设项目已经全部启动,累计完成投资700多万元,滨海村落已初具雏形。”玉楼村书记林文辉告诉记者。
玉楼村全景图
玉楼村的蜕变历程折射出高山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径。去年以来,高山镇通过创新机制,构建点面结合的工作格局,以更高的定位和更广的视角谋篇布局。
坚持规划为纲。去年底已经完成23个村的新农村“两图一表”,并围绕“一村一品”的目标,联系设计院为各村“把脉”,总结提炼村庄特色,制定总体建设规划,打造富有代表性的新农村品牌,以“侨”为特色的西江村、以“红”为特色的薛港村、以“古”为特色的前王村等亮点纷呈。
坚持全面铺开。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四年计划”,按照每年全镇6个示范村、其余都是创建村的模式,两年内按照“十个标准”基本完成面上创建工作,三年巩固完善创建成果,四年达到提升培优的目标,提前两年完成全镇新农村建设任务。目前全镇23个村已完成“规定动作”,进入“自选动作”提升阶段。
坚持典型引路。按照学典型、树典型的思路,高山镇多次组织各村外出学习兄弟镇街先进经验,并选取了薛港、前王、西江、玉楼等不同类型的村进行重点打造,形成示范带动,从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
拓展大平台,为新农村建设破瓶颈
高山镇前王村的入村主路旁有一面“红色责任田”的宣传墙,详细说明了前王村“中心户+网格”的运作模式。去年以来,高山镇在前王村探索党建新模式,发挥党员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作为村两委干部的有力补充,成为所在网格群众的意见领袖,守好“红色责任田”,确保各项工作以党员中心户为核心进行部署落实。
前王村党建文化墙
薛港村”红色责任田“
一直以来,高山镇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同时依托新农村建设理念,整合各项中心工作,打造新农村建设大平台概念。
突出党建引领。高山镇以党建为龙头指导新农村建设,在工作中考验、锻炼党员干部队伍,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目前,“前王模式”在高山镇24个村居中全面推广,有效激发了基层的组织活力,加强了团结,凝聚了共识,激活了各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智慧和力量。
破解资金瓶颈。高山镇始终坚持强化资金保障,推动新农村建设。通过拆旧复耕,实现土地经营创收,鼓励社会捐资助力,并根据各村上报的作战图和项目表由镇财预拨付启动资金。目前,高山镇已完成旧村复垦34亩,增加新农村建设资金900多万元。
丰富建设内容。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山镇跳出局限,整合多项中心工作,将经济发展、平安建设、攻坚行动、“两违”治理、环境整治等融入新农村建设中。如结合“招商2017”制定对村优惠政策,推动解决各村产业发展“造血难”的问题;将“两违”整理和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有效解决村庄规划落实难的问题;结合“河长制”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清沟、扫地、摆清楚”统一行动,将40%以上新农村建设资金用于绿化建设,使坡屋封顶、退距绿化等成为各村共同的村规民约;将各村的共性项目如监控安装、水网整治等整理打包,形成不同类型的模块项目,一体指导、同步推进,解决新农村建设项目推动难的问题。
院西村河道整治
展开大比武,为新农村建设鼓足劲
长安村是2016年的软弱涣散村,因村集体经济薄弱,该村公益事业多年未得到发展,全村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今年高山镇将长安村列为市级创建村,成立镇、片、村三级联动督导团,全力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在全镇铺开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下,长安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越来越多的乡亲乡贤支持参与家乡建设,仅上半年,长安村就完成2个道路硬化项目,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启动乡村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乡风民风焕然一新。
长安村新建村路
长安村的美丽蝶变,正是高山镇建章立制出真章的典型案例。去年以来,高山镇制定了多种考评机制,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新农村建设鼓足劲、加满油。
绩效考核量化。在市考评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出台了高山镇新农村建设村级绩效考评办法,围绕工作要点形成量化评分制度。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奖励资金和村主干新农村建设专项绩效工资,充分调动各村积极性,推进镇村发展一体化。
考评机制常态化。高山镇通过“半月一简报、季度一评比、半年一考评”,实现新农村建设考评常态化,并将考评结果计入村居年终绩效考核。
比武结果公开化。将全镇23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两单一表”上墙公布,晒出成绩,传导压力,形成奋楫争先的工作态势。2017年,高山镇98个市级项目均已启动,累计完成投资2577万元,完成计划投资额的70.8%,薛港村的曲尺河清淤、后安村的安斌路“三化”改造、24个村居的垃圾屋改造、长安等8 个村的污水集中处理、五中路改造提升等项目相继完成,村庄面貌日新月异。
凝聚大合力,为新农村建设集众智
高山镇本着“建设新农村,为民谋福祉”的宗旨,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共建美丽乡村,共筑美好家园。
组建强有力的队伍。比照市里架构,成立镇新村办统筹推进全局工作;各片区、各村成立工作团队负责辖区内的具体创建工作,形成片区内示范村与创建村的带动效应;各村还成立由村干部、村民代表、乡贤领袖等组成的新农村建设议事团,群策群力推动家乡建设。
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成立新农村建设督导小组,定期对各村的工作进度、流程手续、资金使用等进行督查;依托“高山家园网”微信公众号,更新发布新农村建设成果,收集民众意见和建议,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今年以来,高山镇已组织3场农村“三资”及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专项培训会,强化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难题,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高山镇旅日乡贤陈秀姐捐资修建五中路
美丽高山的精彩蜕变仍在进行中,高山镇将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依托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工程等平台,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调动各界资源,在推进1个精品提名村、1个示范村和5个创建村等市级建设任务的同时,稳步推动16个镇级创建村建设工作,全力打造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