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玩石(小小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小城故事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玩石(小小说)

原创 yosan2021/02/03 00:36:1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散淡阿迪 3273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武哥在小城古玩收藏界颇有些名气,一是入道早,吃的是家传的饭;二是虽然文化不高,但人厚道,不坑蒙拐骗。收藏界的水太深了,稍不留神,极易被“打眼”。别说门外汉,就是玩了几十年的武哥,也有败走麦城的经历。

武哥守着老辈留下的手艺,十来年前,在小城古街开了爿小店。店里陈设并不豪华,也没装饰成古色古香;就是一溜两个展柜,里面放一些寿山石和青田石的摆件和把件,还有一些和田玉白手镯和女人的耳坠等等一些小玩艺。

真正的宝贝,武哥当然不会放在小店里。武哥家从祖辈开始把玩奇石,那时寿山石刚刚开始采挖,山里人不当回事,武哥爷爷是个唱戏的文化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平时又喜好收藏一些奇珍顽石,在寿山附近唱戏时,闲睱时总是在山沟田壑边转悠,拣漏拣了不少“宝贝”。当然,这是外界流传的版本,真的有没宝贝,恐怕只有武哥心知肚明。一般情况下,武哥断然不会到处嚷嚷自己家的“宝贝”,除了低调还得提防“梁上君子”惦记呢!

业内忽悠人的买卖也是有的,但武哥不以为然。打小爷爷告诉他,货必须是真的,价格高低那是双方的运气和本事。运气好时,算你“拣漏”,本事火候差些,也有可能“打眼”。武哥从不忽悠人,他收东西时,会老老实实告诉你,这是几成的货,然后谈价。收回后,很少马上就出手,一般放上几年,水涨船高,行情好时小赚一笔;行情走下坡路时,砸在手里亏了也是常有的事。

那天,经朋友介绍,他来到一乡下人家,说是家里有病人,想把祖传嫁妆的寿山石摆件出让。武哥待主人把精致小打开,一对鸳鸯活灵活现呼出欲出。朋友惊呼,嚯,这雕工一流。再看石料成色,质地细腻如凝脂,微微透明;洁白中带有淡淡的青光。手掌触摸,犹如羊脂玉一般温润。武哥说,你这是有养着吧?主人听不明白,朋友说你经常有放在手上把玩吧?主人点点头,说过世的奶奶很珍惜这个娘家的嫁妆小礼,时不时拿在手上摩娑,越摩越亮越光滑。武哥说,那就对了。朋友看了后,有些遗憾说:可惜不是田黄,是田黄就值钱了。主人说,他也不懂行情,看你们也是实在人,给个价吧!要不是老伴重病手术费不够,怎么也不会卖奶奶留下的玩艺儿。

武哥小心翼翼把物件抬高,借着窗口透进的阳光,往里层看,虽然色地渐弱,但纹理却越来越明显,他心里有数了。武哥对朋友以努努嘴,问:你怎么看?朋友说,还用问,这明显不是田黄嘛!我看八成是芙蓉什么的……

武哥笑着摇摇头。朋友惊讶,不可能吧?!武哥说这是白田石,质地不逊于优等田黄,也是好东西,价值与田黄不相上下……主人一阵惊喜,连称武哥是实在人,不蒙不骗。

结果,武哥以田黄的价格收了这幅摆件,也成了镇店宝贝之一。朋友大为感慨,说武哥人品杠杠的,没得说!

武哥除了以诚待人,不诳不欺外,还是一个死心眼,一根筋的人。所以,他的生意总是做不大。记得十年前,有人从他店里买走一颗橘皮红黄,价格不菲,武哥结结实实赚了一笔。买家是当地的一个“土豪”,好像是做房地产生意的老板。买走田黄的一周后,有人通过朋友找到他,说是帮忙鉴定一件寿山石藏品。武哥到茶馆一看,嘿,这不是自己刚出手的宝贝吗?朋友悄悄把他拉到一边,告诉他是朋友相托,必须把价值翻一倍说;武哥不解,这玩艺撑破天也不过加个三两万的,翻一倍,这不开国际玩笑吗?武哥到最后也没违心说出口,朋友的脸为此耷拉好几天,没搭理他。

三天后,朋友告诉他,人家那事成了。价格翻一倍,买主还是原来的买家。武哥估摸这家伙买了送人,又让别人替他高价回购。这不是变着法子送人好处吗?

再后来,武哥听说回购的“托”是业界外号“泥鳅”干的,此人名声不佳,专门干趁火打劫的买卖。再往后,武哥听传藏家是某位实权的官员,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

没出半年,听说这官员出事了,把那个买家和托统统拖进“泥潭”,武哥惊出一身冷汗……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