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感谢监狱!感谢队长!我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7月20日,福清监狱接见大厅内,刑释人员林某紧紧地握着七监区二十分监区长陈谊明的手不停地感谢着,并满怀感激地送上了精心定制的锦旗。
因毒犯罪,入监时的他年少轻狂
25岁的林某因容留他人吸毒,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由于父母自小离异,缺乏管教,沾染了一身的社会习气。在入监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没有找准人生的方向,在监狱里仍然我行我素,小错不断,觉得自己刑期短,不需要争取减刑,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刑罚。平时在思想、文化、劳动教育中,始终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能混就混,经常因为违反监规纪律被批评和处理。而本就困难的重组家庭,母亲年迈,继父重病,因为失去了他这个主要劳动力而雪上加霜,每个月林某的母亲来到监狱接见,都是以泪洗面,向民警哭诉。
决不放弃,中队民警细心教诲
分监区长陈谊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觉得林某是一个没有绝对恶性的年轻人,只是由于交友不慎,没有竖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果不教育好他,年纪轻轻的林某即使回归社会,依然会再犯错再犯罪。陈谊明每一次接见时,都要认真听取林某母亲的哭诉。越听他越觉得,为了这个家庭,为了社会不再多一个涉毒人员,为了这个年轻人的远大未来,身为监狱民警的他应当下足工夫去挽救去教育。于是每一次夜间值班,陈谊明都会主动找林某出来谈心,聊家庭,聊社会,聊趣事,聊将来。逐渐的,林某喜欢上了平易近人的陈队长,爱和他聊天,喜欢听他的话。在日常改造中,陈谊明对林某巨细靡遗,发现错误严厉批评,但是只要发现一点进步,就不断的予以公开鼓励、表扬,逐步地建立起了林某的荣辱观念,他开始在乎自己的行为细节,开始在乎自己是不是被批评,开始在乎和珍惜每一次被表扬的机会。陈谊明还抓住每一次接见的机会,都要告知林某其母亲的悲伤表现,一点点地感动林某,一点点地让其明白其担负的家庭责任。
感受真心,真心悔改的他重新做人
整整两年,陈谊明队长始终没有放弃对这位年轻人的个别教育工作。哪怕有时候个别同事出现了不理解,陈谊明也没有停止过。不厌其烦的谈话、适当宽容的耐心和兄长一般的关心温暖下,林某终于洗心革面,认真开始改正自我。林某出监后,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从今往后断绝一切与原来吸毒相关的”朋友”之间的来往,并且成功地戒除了还残余的一点毒瘾。随后他自己努力学习技术,很快地找到了成为网管的新工作,并且自学网络销售,很快搭建起了自己的淘宝小店。目前他的创业已经进入正常的盈利轨道,不但可以自己负责自己的生活花费,并一力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费用。林某当天送上锦旗后,动情的说:“是警官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踏踏实实的做人,更是警官们让我明白了怎样才叫真正的生活。当时他们要是不管我,我就完了,我感谢他们!”。
真情细心,个别教育出效果
福清监狱党委和各级领导在近年来,强化服刑人员个别教育转化工作,多次对个别教育工作进行研讨、改进,在2016年制定了全新的个别教育工作细则。要求无论长期短期,无论表现好坏,无论习气深浅,不应当出现边缘化的服刑人员。要求民警要细化教育、耐心教育、深化教育,并且进一步加强了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回归社会思维教育,力求在监狱内服刑人员能够实现“与社会不脱节、与家庭紧联系、与民警做朋友”。
陈谊明中队长与林某的这段警囚情谊,出乎意料又顺利成章,林某赠送民警锦旗的行为是福清监狱十余年来仅见的,一方面展现了福清监狱民警们在个别教育转化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果,另一方面,也使民警们倍增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获得了极高的成就感,将进一步鼓励监狱民警们继续做好狱内的个别教育转化工作,使囚子回心转意,使浪子重获新生!
供稿丨福清监狱 何方 吴庆忠
编辑 |《法制日报》福建记者站新媒体中心
福建《政务新媒体》采编中心
自定义html广告位